在“聲動淮海”烈山賽區的舞臺上,參賽選手孫恒的一首《海闊天空》,讓更多人認識了他,他是周賽冠軍,也是人們口中的“電焊哥”。然而,對于他而言,音樂與工作并非割裂的兩面,而是共同構筑他生命質感的經緯——他用焊縫連接現實的骨架,用歌聲焊接靈魂的碎片。
面對比賽的聚光燈,孫恒很平靜。“不緊張,之前有過一些街頭演出。”他坦言。兩年的街頭表演經歷,就是他最扎實的“預科班”。那個流動的、充滿不確定性的舞臺,磨礪出了他此刻的從容,讓他能夠將注意力完全沉浸在音樂本身,而非周遭的喧囂。
談及參賽緣由,“就是一直關注到淮北有這樣的比賽,”孫恒說,“剛好之前看到相山區周賽冠軍潘秋報名參加了,我就在他的鼓勵下也報名了。”榜樣的力量像一記恰到好處的推手,將這位街頭歌者穩穩地送上了聲動淮海的舞臺。
而參賽歌曲《海闊天空》則是他音樂信仰的起點。“我從小就比較喜歡Beyond樂隊,他們是我的音樂啟蒙。”當被問及如何將生活感悟融入這首歌時,他說:“生活感悟就是有‘海闊天空’的心態。”這句簡單的話,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凝練出的智慧。這首歌于他,不是吶喊,而是內化于心的從容與遼闊。
孫恒的工作并不僅限于電焊,“電焊不算我的主業,我的工作還包括其他。”但無論在何種工作場景下,音樂都是他最親密的伙伴,“平時工作的時候我會用唱歌來舒緩心情。”
然而,對他而言,音樂的意義遠非“解壓”二字可以概括,他用趙雷的一句話,描述了自己與音樂的關系:“有些人可以唱歌,有些人必須要唱歌,我就是那個必須要唱歌的人。”這份“必須”,宣告了歌唱于他,如同水和空氣,是生存的必需品,是靈魂得以完整的核心要素。
當被問到電焊與唱歌這看似分屬兩個世界的技能有何奇妙的共通點時,孫恒再次給出了他樸實而堅定的人生信條:“都需要我更努力,只要比別人努力一點,你就會更好。”
這“多一點”的努力,就是他連接現實與夢想的橋梁。無論是確保一道焊縫的牢固,還是打磨一個音符的精準,他都相信“極致”就藏在日復一日的堅持里。
舞臺上的光環會暫時褪去,但生活的主場永不落幕。孫恒,這位“必須唱歌”的歌者,將繼續用雙手構建現實,用歌聲滋養靈魂。他讓我們看到:當一個人將熱愛鍛造成生命的剛需,再用努力悉心澆灌,無論在鋼鐵的縫隙里,還是旋律的律動中,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海闊天空”。
見習記者 余婉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