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淮北礦業集團袁店一礦內的電力分公司儲能電站,只見9座電池倉如整齊列隊的衛士,在深秋的藍天白云下格外醒目。
隨著電網指令下達,256個電池包同時啟動,電流沿著精密設計的電路快速流淌,將光伏發電的電能穩穩收納。“袁店一礦儲能電站自去年7月投入運行以來,共儲電1億千瓦時,放電0.94億千瓦時。”電力分公司副總經理苗二礦說,這一串數字,不僅是儲能技術落地生根的生動注腳,更是淮北礦業集團邁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鏗鏘足音。
綠電擴容:從“黑色遺產”到“綠色動能”
在“雙碳”戰略引領下,淮北礦業集團牢牢把握能源轉型歷史機遇,堅持“傳統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雙輪驅動。持續推進瓦斯綜合治理與資源化利用,近年來先后完成多個瓦斯發電站改擴建及新建項目,實現12座電站、95臺機組集中管控,總裝機達70.25兆瓦,年均發電量超2億千瓦時,年利用瓦斯量突破1億立方米,徹底打通“廢氣資源化—清潔發電—綠色能源”全鏈條,真正實現從“應消盡消”向“高質轉化”的躍升。
與此同時,充分盤活礦區沉陷區、廠房屋頂、廣場空地等“沉睡資源”,大力發展光伏發電。24個分布式光伏電站、3座水面集中式光伏電站星羅棋布,總裝機容量達209.61兆瓦峰值,年均可提供綠色電力超2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萬噸。風電項目同步布局,多能互補的綠色能源體系初具規模。
“我們不僅要‘發綠電’,更要‘用好綠電’。”電力分公司負責人吳曉東表示,“儲能,是破解新能源波動性、提升系統調節能力的‘關鍵一招’。”
科技賦能: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器”
近日,神源煤化工公司工廠內,一座裝機規模為8兆瓦/16兆瓦時的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正進入調試階段。這不僅是淮北礦業集團在儲能技術應用方面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構建“源網荷儲”協同運行體系的關鍵一環。
該系統集富裕發電存儲、峰谷價差創效與安全應急保供三大功能于一體。當瓦斯與光伏發電總量超過礦井用電負荷時,儲能系統可將多余電能存儲起來,有效緩解棄電問題;在電力市場中,系統充分利用峰谷電價差實現經濟運營——低谷時段充電“蓄能”,高峰時段放電“降本”。據測算,該系統每月在谷時段平均充電約450兆瓦時,在峰時段放電約390兆瓦時,通過峰谷套利月均可實現約26.2萬元經濟效益。
除經濟效益外,該系統也顯著提升了礦井供電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在電網突發故障時,儲能系統可迅速切換為應急電源,即使在35千伏雙回路全部失電的極端情況下,仍能保障礦井安全用電需求,連續供電時間不低于2小時,將傳統意義上的“備用電源”升級為兼具安全與效益的“智能調節器”。
“過去是被動應對電網波動,如今實現了主動調控與靈活響應。”電力分公司安全生產部部長李冬保表示,儲能系統投運后,礦井用電負荷曲線更加平滑,電網沖擊顯著降低,應急保供能力也邁上新臺階。
據介紹,下一步,淮北礦業集團將有序推進許疃、臨渙等礦井用戶側儲能項目建設,推動綠色電力交易常態化,探索“綠電+綠證+碳匯”聯動機制,拓展低碳服務新空間。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鄭洪光 王冬梅
攝影通訊員 鄭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