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聲動淮海”烈山賽區比賽中,朱澤亞憑借一曲神似張宇原唱的《月亮惹的禍》,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舞臺之下,他并非職業歌手。對他而言,音樂既是貫穿成長的伙伴,更是治愈生活的良藥。
磁帶里的音樂啟蒙
對于朱澤亞來說,音樂的種子早在童年時期就已播下。他的音樂啟蒙,并非來自智能手機里的流媒體,而是哥哥家中那一盤盤略顯磨損的磁帶。
“小時候,哥哥家里放滿了磁帶,”朱澤亞回憶道,“張杰、王力宏的歌,我都是跟著磁帶一遍遍聽會的。”在那個年代,磁帶“呲呲”的運轉聲與流淌出的旋律,共同構筑了他最初的音樂世界。這份從磁帶開啟的緣分,在他心中悄悄埋下了熱愛音樂的種子。
歌聲治愈平凡生活
如今,已步入職場的朱澤亞,早已讓音樂完全融入日常生活。“開車上下班的路途,就是我的個人‘移動KTV’。”他笑著說。但音樂對他的意義,遠不止于消遣。當被問及唱歌帶來的快樂時,他的回答帶著幾分深沉:“難過或者有心事的時候,我就會抱起吉他唱唱歌。歌聲,真的能治愈我。”這把吉他,恰似一位沉默的老友,靜靜傾聽他所有心事,再用旋律將煩惱輕輕化解。
舞臺上的珍貴回憶
朱澤亞并非舞臺新人,他曾登上過“快樂男聲”這樣的大舞臺。盡管最終未能取得名次,但這段經歷本身已是寶貴財富,也塑造了他如今平和的心態。
談及舞臺故事,他分享的不是某段高光時刻,而是一次令人捧腹的“小事故”。大學時的一場表演,搭檔負責打鼓,“可能是太緊張了,他的鼓點越打越快,原本四分鐘的歌,我們不到三分鐘就倉促唱完了。”臺下觀眾或許一度愕然,但這段“超高速”表演,卻成了他記憶里獨特的印記。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既珍貴又好笑。這或許就是音樂的另一面——它不僅能記錄深情,也能封存青春里的真實與可愛。
從磁帶時代走到如今,朱澤亞始終保持著對音樂本質的尊重。他會選擇適合自己音域的歌曲,堅持自己的音樂品味,用最純粹的方式守護這份熱愛。在他看來,音樂的價值從不在于贏得多少掌聲,而在于那些平凡日子里,它如何溫暖了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見習記者余婉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