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執法人員來檢查,要填好幾張表,等層層審批。現在掃個碼,身份、授權一目了然,半小時就能完成檢查,一點不耽誤生產。”近日,我市某物流運輸企業負責人方經理,在見證執法人員通過“掃碼入企”完成行政檢查后,對這一全新模式豎起了大拇指。如今,交通運輸領域的涉企檢查正因“一企一碼”的推行,告別傳統繁瑣流程,邁入規范、高效、透明的智慧監管新階段。
這場執法模式的變革,首先始于對流程的“精準瘦身”。以往執法人員入企,需經歷企業登記、身份核驗、檢查備案等多個環節,紙質材料多、等待時間長,既占用執法資源,也給企業生產帶來干擾。而“掃碼入企”模式下,每個企業擁有專屬二維碼。執法人員抵達現場后,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身份自動認證、檢查任務授權核驗,同步生成電子備案記錄——原本需要1小時以上的準備流程,如今平均耗時大幅壓縮,單次檢查效率提升超50%。流程“減法”做足后,執法人員得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安全隱患排查、合規指導等核心檢查工作中,執法靶向性顯著增強。
效率提升的同時,監管的“透明度”也在同步升級。“掃碼入企”系統會為每一次檢查自動生成不可篡改的電子檔案,從檢查人員信息、檢查時間,到發現的問題、提出的整改要求,均實時上傳至平臺,實現“全程留痕、步步可溯”。更關鍵的是,企業可通過自身專屬端口,同步查看完整檢查記錄,還能在檢查結束后,對執法人員的服務態度、執法規范性進行在線評價。這種“指尖上的監督”,讓執法權力不再是“單向管理”,而是置于企業可視、可評的監督之下,執法公信力隨之大幅提升。據統計,該模式推行以來,我市交通運輸執法投訴量同比下降32%,企業對執法工作的滿意度達98%以上。
流程“減法”與監管“加法”的疊加,最終催生出政企關系的“乘數效應”。“掃碼入企”通過系統設定檢查權限與頻次,從制度上杜絕了“隨意檢查”“重復檢查”,切實減輕了企業接待負擔;與此同時,執法人員的角色也從單純的“管理者”,延伸為“服務者”——檢查中發現企業存在合規漏洞時,不僅會明確整改要求,還會同步提供政策解讀與整改指導,幫助企業精準規避風險。這種“規范執法+主動服務”的組合,讓政企之間少了隔閡、多了信任,構建起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政商關系。目前,我市已有近600家企業納入“掃碼入企”監管體系,相關經驗正逐步向貨運、客運等細分領域推廣。
從“層層審批”到“一碼通行”,從“單向監管”到“雙向互動”,市交通運輸執法支隊以“掃碼入企”為突破口,不僅破解了傳統執法中的效率痛點與透明化難點,更用智慧監管的溫度,為優化營商環境寫下了生動注腳,為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記者 劉星 通訊員 儲繼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