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韋夫永的榮譽世界,仿佛翻開一部體育教育的奮斗史詩。從2000年獲評市級“體育先進工作者”,到2016年的區級“優秀支教老師”;從2017年淮北市“五一勞動獎章”與相山區多項榮譽的“大豐收”,到2018年相山區骨干教師、淮北市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的雙重肯定;再到跳繩領域的諸多高光時刻——上海國際交互繩大賽優秀教練員、跳繩世界杯選拔賽單項冠軍、全國跳繩聯賽優秀教練員……直至2024年淮北市優秀教師的榮譽加冕,每一項成績都是他在教育賽道上奮力奔跑的足跡,每一份榮光都鐫刻著他對體育教育的赤誠熱愛。
“韋老師對學生那股親切勁兒,就像春日暖陽。”同事陳孜君提起他時,語氣里滿是敬佩。在她眼中,韋夫永對學生的關懷從未因學段變化而褪色:學生哪怕升入初中,遇到學習生活的困惑,他依然是那個愿意耐心聊天、陪孩子走出迷茫的“韋大哥”;誰要是在學習或跳繩上有了進步,總能收到他精心準備的獎勵。對待年輕同事,他更是毫無保留的“引路人”,從教學訓練的一招一式,到溝通協調的一言一行,事無巨細地指導;有學習進修的機會,他總想著讓給年輕人。訓練后的一句“多休息”,比賽前給學生塞的那袋鼓勵零食……這些被陳孜君看在眼里的細節,如點點星光,匯聚成韋夫永師者仁心的璀璨星河。
在韋夫永的教育哲學里,體育從不是學習的“附屬品”,而是滋養生命的“必修課”。他帶了13年的跳繩隊,不僅是賽場上的“奪冠戰隊”,更是孩子們品德養成的“成長樂園”。訓練間隙,他會把生活的道理揉進跳繩的節奏里,告訴孩子們“比賽贏在團隊,成長贏在團結”。曾有家長擔心跳繩耽誤學習,可張欣雅同學的蛻變讓所有疑慮煙消云散——這個曾經語文成績不佳的女孩,在韋夫永的耐心引導下,不僅成了跳繩隊副隊長,更逆襲成為三好學生。這樣的故事,在他的教育生涯里不是個例,而是他“體教融合”理念最生動的注腳。
誰能想到,如今在跳繩領域叱咤風云的他,也曾有過折戟沉沙的時刻。2014年第一次全國比賽,他的隊伍在9支參賽隊中僅獲第6名。但韋夫永的字典里從沒有“放棄”二字。他帶著隊員復盤、總結,把“灌輸式”教學徹底推翻,改成帶著學生看比賽視頻、一起琢磨動作的“研討式”訓練。這份較真,讓隊伍一路走來沖到全國冠軍。2017年比利時賽場上,面對學生的緊張膽怯,他一遍遍加油鼓勁,最終將兩個世界冠軍的獎牌收入囊中。“我不聰明,但我認死理——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極致。”他把舞蹈融入跳繩,自編的動作驚艷了賽場;他盼著能帶著學生站上更高的國際舞臺,“讓中國跳繩在世界上跳得更響亮”。
一根跳繩,在韋夫永手中跳出了教育的萬千氣象;二十余載堅守,他在育人之路上寫就了師者的最美模樣。他是孩子們童年里的“跳繩魔法師”,是年輕教師成長的“領航燈”,更是體育教育領域的“追夢者”。在他的世界里,跳繩的每一次騰躍都是希望的綻放,教育的每一份堅守都是芳華的延續。
記者 楊紫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