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街道幫助我們加大宣傳力度,讓活動效果遠超預期。”前不久,淮北紅星美凱龍物業經理袁許強帶著一面印有“高效服務助企揚帆遠航精心營造惠商興業沃土”的錦旗,送到杜集區高岳街道辦事處經濟辦主任楊學禮的手中,對他主動作為、助企紓困的高效服務表示感謝。
原來在今年夏天,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淮北紅星美凱龍準備組織開展一場大型促銷活動,急需擴大宣傳聲勢。楊學禮在走訪企業過程中得知這一訴求后,主動伸出援手。
“企業的事就是自家的事。”楊學禮不僅第一時間聯系相關部門,協助企業在街道轄區內主要路口搭建廣告牌,加大活動曝光度,而且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等,在“朋友圈”轉發活動的相關內容,為企業全方位造勢。伴隨著一系列精準有效的舉措,此次企業的促銷活動也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當時就是給楊主任說了一下,沒想到街道行動這么迅速。這真是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和‘雨中打傘’的貼心。”淮北紅星美凱龍總經理吳袁麟對此深有感觸,“有這樣的營商環境做后盾,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一面錦旗,見證企業由衷肯定;一種作風,詮釋干部實干擔當。這也是我市扎實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的縮影。
今年5月以來,全市各級黨員干部從機關來到一線,從辦公室走進工廠車間、田間地頭,“面對面”話營商環境,“實打實”解急難愁盼,用沾滿泥土的腳印走出了轉作風的堅實步伐,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信賴,增強了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底氣,把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成果變成惠民為民的真招實效。
“腳步向下,才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這已成為全市廣大干部的普遍共識。638名黨員干部與1404戶農戶同坐一條板凳、同喝一壺茶,與841位企業家面對面談困難、講發展、描遠景,真正把企業群眾的訴求寫在紙上、記在心上。還有許多黨員干部主動與企業群眾“加微信、留電話、交朋友”,自然而然地拉近了政企距離、增進了干群感情。濉溪縣韓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韓雪鋒就是其中之一。
平日里,韓雪鋒撲下身子,沉到一線。他走進農家小院,與村民聊田里的收成、家里的冷暖;深入企業廠房,與負責人談發展的瓶頸、未來的規劃。在一次次走訪中,摸清了真問題,也找到了發展良策;在一次次服務中,送去了政策溫暖,也筑起了信任橋梁。
“韓鎮長扎實的工作作風,讓我們如沐春風。”辰望秸稈利用有限公司負責人林芬感受頗深。該企業位于韓村鎮和諧村,因為周邊都是農田,無法新建辦公用房和宿舍,所以日常辦公和部分職工住宿問題只能在活動板房里解決。
“活動板房里冬天冷、夏天熱,許多外地員工不適應,令人非常頭疼。”林芬告訴記者,在韓雪鋒走訪過程中,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其反映了該問題,很快就收到了回復,而且還有專人進行對接,高效周到的服務讓她驚喜不已。
“第二天,村干部就開始在附近的村里進行摸排。第五天就幫助我們找到了合適的房源。”談及此事,林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短短幾天時間,困擾我們許久的辦公和住宿難題就得到了解決。現在,員工們不僅住得舒心、工作安心,干勁也更足了!”
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其生命力在于一個“實”字。當實打實的舉措真正回應了市場主體和群眾的心聲,各項工作便能從“紙上藍圖”轉化為“地上風景”。
走進安徽金冠玻璃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多虧了區里的‘及時雨’,我們的二期項目才能順利推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璞指著新設備感慨道。
安徽金冠玻璃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制造、深加工為一體的專業生產加工中高檔日用玻璃瓶罐與器皿的企業。近年來,由于傳統型火焰池窯爐型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環保要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畝均效益不達標,資金短缺等問題,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相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走訪企業后,立即協調相關部門,聚焦企業發展關鍵痛點,提供“精準滴灌”式支持。其中,相山經濟開發區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工投集團通過“售舊購新+回租”模式,使企業不僅成功盤活了資金鏈,更為擴產升級開辟了全新路徑,實現了資金與產能的良性循環,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
訪企入村,訪的是民心,聚的是合力;入的是基層,轉的是作風。這項專題行動,不僅搭建起了政企互信的“連心橋”,而且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在烈山區宋疃鎮新園村,副區長張永恒在村民董運利家里走訪時,得知其妻子殘疾,外出洗澡不方便,希望改善家庭洗浴條件的訴求后,及時安排區殘聯上門了解具體需求,很快便安裝了太陽能淋浴設備;宋疃鎮黨委委員、政法委員張園園在走訪麗日家庭農場后,立即安排鎮農技人員上門服務、提供技術指導,幫助農場解決棗子裂果、瘋樹等問題,最大程度減少棗樹種植損失……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一個個急難愁盼的解決,真正讓群眾可感可及。
板凳同坐茶同飲,真心換得民心暖。如今,通過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廣大黨員干部不僅在“接地氣”中增長了破解難題的“才氣”,更在解決企業關切、回應群眾訴求的具體實踐中,實現了工作作風的深刻轉變,一幅干群同心、共謀發展的生動圖景正徐徐鋪展。
記者 詹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