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半,一抹身穿橙黃色馬甲的身影已經出現在公共自行車站點之間。他們手持工具包,逐一檢查車樁、擦拭車身、調試剎車,動作熟練而迅速——他們是我市公共自行車的“守護天使”,公共自行車巡檢員。
自2014年4月我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投入運營以來,這些巡檢員便成為城市低碳出行網絡中不可或缺的紐帶。十載寒暑,他們日夜堅守在街頭巷尾,不僅保障著全市數百個站點的正常運行,更精心編織著城市綠色出行的“安全網”。
“夏天車座燙得能煎雞蛋,冬天車把凍得粘手套。”巡檢員劉芬笑著描述他們的工作環境。無論酷暑嚴寒,他們始終穿梭于城市街道,完成車輛調度、設備清潔、日常巡查等瑣碎卻重要的工作。而當節假日人們走親訪友時,正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刻。
在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不時閃現著動人的光芒。今年5月19日上午,巡檢員王洪在站點卸車時,發現地面上遺落著一張身份證。
他第一時間聯系負責人張鋒,說明發現身份證的站點與當時操作的車號。張鋒經熱線調度查詢使用記錄無果后,又緊急聯系警方,最終成功找到失主田先生。
此時,田先生正準備前往火車站辦事,身份證丟失讓他焦急萬分。找回證件時他激動不已:“太感謝你們了!不然這次出行麻煩就大了!”
五天后,田先生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送到了公司辦公室表達謝意。
8月4日下午3時,巡檢員劉紅傳在巡檢時發現一輛自行車的車籃里遺落著一部手機。他立即上報客服查詢失主信息,在未獲取有效線索后,他選擇在原地耐心等候。40分鐘后,一位女士匆匆趕來,看到手機失而復得,連連向劉紅傳道謝。而他只是笑著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類似這樣暖心的故事,在巡檢員群體中每天都在上演。每當面對市民的感謝,他們總謙遜地說:“拾金不昧是基本的職業道德,更是我們必須堅守的操守。”
看似簡單的巡檢工作,實則充滿挑戰。工作中,他們時常遇到鏈條脫落、坐墊歪斜、站點二維碼被撕毀、車身被亂貼小廣告等情況。這些看似微小的問題,若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站點整潔,更可能危及市民騎行安全。每當發現問題,巡檢員們都會第一時間動手解決,用細心與耐心守護著每一位市民的出行體驗。“每個細節都關系到市民的騎行體驗和城市形象,”巡檢隊負責人表示,“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市民隨時都能騎上安全、整潔的自行車。”
如今,公共自行車已成為淮北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它承載著市民的出行便利,更傳遞著低碳生活的理念。而這一切的背后,是巡檢員們日復一日的默默守護。他們用腳步丈量城市,用汗水保障便利,用行動詮釋責任,成為了市民心中最溫暖的“守護天使”,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溫情與亮色。
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馬曉偉 王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