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上午,市第一中學校友會正式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淮北一中1993屆校友武帥,當選為第一屆校友會會長。這位曾放棄美國高薪與綠卡毅然歸國的科學家,以“服務校友、回饋母校、賦能家鄉”的十二字宗旨,詮釋了淮北一中學子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求學之路:從相山腳下到世界前沿?
1976年生于安徽淮北的武帥,是淮北一中1993屆校友。在母校“團結、求實、勤奮、進取”的校訓滋養下,他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專業,后赴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回憶求學時光,他動情地說:“恩師的諄諄教誨仍縈繞耳邊,母校教會了我如何攀登、如何求索。”這種精神,成為他日后科研攻堅的底色。
學業有成后,武帥本可在美國享受優渥待遇。美國移民局曾向他遞出“綠卡”,并授予其“杰出教授和研究專家”永久居留資格。但他毅然放棄綠卡,放棄在美國留學十年積累的一切,踏上回鄉報國之路。歸國后,他掛帥開啟中國太赫茲安檢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帶領團隊夜以繼日攻關,最終研制出中國首臺太赫茲人體安檢儀,一舉打破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母校淮北一中教會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敢為天下先’的魄力。”他如是說。
科研報國:太赫茲領域的“中國標準”制定者
作為我國太赫茲技術研究的領軍人物,武帥先后承擔包括973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在內的國家項目和課題。其團隊研制的國內首套太赫茲單像素成像系統、太赫茲實時陣列成像系統等,在成像分辨率、信噪比、雜波抑制、成像速度等關鍵指標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首次提出太赫茲成像技術評估標準與測試方法。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牽頭制定國內首個太赫茲技術行業標準,讓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話語權。
“科研需要坐得住冷板凳,但更要與時代同頻共振。”武帥常以自身經歷勉勵青年學子。“據我所知,我們中科大每年招收的淮北一中學生,在科大有著非常優秀的成績,有很多已經成為科大‘郭沫若獎學金’的獲得者。”他認為,淮北一中學子在中科大的優異表現,印證了母校教育的成功;而校友會的使命之一,便是將前沿科技與產業經驗反哺母校。
校友情深:架起“三位一體”的同心橋
在成立大會上,作為首屆會長,武帥為校友會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作出規劃。未來,淮北一中校友會將以“服務校友、回饋母校、賦能家鄉”為宗旨,重點推進產教融合平臺建設、校友智庫搭建、聯絡服務體系完善以及母校精神傳承等四大方向工作,努力打造一個有溫度、有力量、有作為的校友共同體。同時,團結引領廣大淮北一中校友,積極為母校的教育改革建言獻策,為淮北的“雙招雙引”和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母校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事業。”面對夢想開始的地方,武帥深情寄語:“希望每位學弟學妹珍惜時光、牢記校訓,在人生路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記者張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