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是守護在重大傳染病防控最前線的“戰士”;他牽頭研發的抗新冠藥物惠及萬家,并被納入國家級診療方案。然而,10月2日淮北一中校友會成立大會上,盧洪洲最為珍視的身份,卻是“1982屆校友”。褪去所有光環,他深情回望,將自己的科研攻堅與使命擔當,歸源于母校淮北一中賦予他的人生底色。
奠基:從相城沃土走向醫學殿堂
回顧在一中的求學歲月,盧洪洲記憶猶新:“我在淮北一中的時候,教學條件和生活條件還比較差,但我們那一批學子都非常努力。”正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磨礪出了堅韌不拔的品格。
“對于我來說,在一中最大的收獲就是自信和目標。”盧洪洲深有感觸地說,“人生有了自信,就會主動努力,進而樹立遠大理想;人生有了目標,就會充滿干勁。”這份從母校獲得的精神財富,成為他日后在醫學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1982年,盧洪洲從淮北一中畢業,懷著對醫學的向往考入蚌埠醫學院。五年的系統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醫學基礎。1993年,他赴上海華山醫院進修,這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次年,他考入上海醫科大學,師從著名感染病學專家翁心華教授。這段深造經歷不僅錘煉了他的科研能力,更塑造了他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
礪劍:以國際視野開拓科研疆域
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盧洪洲,于2001年遠赴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從事分子流行病學博士后研究。這段海外經歷讓他接觸到國際前沿的科研方法,極大拓展了學術視野。學成歸國后,他先后擔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副主任等職,將所學應用于國內傳染病防治實踐。
即便在上海工作期間,盧洪洲始終心系家鄉。“十多年前,我牽頭成立了皖籍醫療衛生專家委員會,組織各個學科的專家到安徽,到淮北、濉溪等地市縣開展醫療對接。”他說,“我們一中畢業的學生,都希望能反哺家鄉,盼著淮北能建設得越來越好。”
堅守:在抗疫一線詮釋使命擔當
盧洪洲的職業生涯,始終與重大傳染病防治緊密相連。他長期深耕醫藥科技前沿,承擔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等近60項科研課題。在艾滋病防治領域,他牽頭的抗艾滋病中成藥研究為中醫藥治療重大傳染病開辟了新路徑。
當新冠疫情來襲,作為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組長,他率領團隊奮戰在科研一線。他牽頭開展的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為臨床診療提供了寶貴證據。更令人矚目的是,他參與研發的抗新冠病毒藥物成功獲批上市,并被納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第十版)》;其關于新冠感染重癥化機制的研究成果,還被世界衛生組織指南采納,為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智慧。
傳承:以赤子之心回報母校培育
因其卓越貢獻,盧洪洲榮獲“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于2022年當選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他還擔任多項學術職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
看著母校今日的發展,盧洪洲倍感自豪:“我們淮北一中現在的教學質量、升學率等各項指標都位居全省前列,更是全國百強中學,這讓我非常榮幸和開心。”他踐行著自己當年的誓言:“當年我考入一中,以一中為榮;未來一中會以我為榮。”
在校友會成立大會上,他深情呼吁:“我希望今后,每一位考入一中的學子都能有這樣的理念。”這份赤子之情,不僅是對母校的感恩,更是對“一中精神”的傳承。他所獲得的“藥學發展獎·突出成就獎”,正是對其數十年如一日在醫藥科技領域勇攀高峰的最佳褒獎。
從淮北學子到國際知名專家,盧洪洲用奮斗詮釋了一名醫者的仁心仁術,一位科學家的探索精神。他的成長軌跡,是個人奮斗與時代需要同頻共振的典范,也是淮北一中育人理念的生動體現。如今,他依然奮戰在守護人民健康的一線,以永不懈怠的姿態,繼續書寫著中國醫學科學家的使命與擔當。
記者孫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