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邊疆的城市里,有這樣一位軍嫂:她用看似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千斤重擔;用日復一日的無聲堅守,托舉著遠在邊疆服役丈夫的報國理想。她叫陳陽,是榮立三等功的武警新疆某支隊助理員趙迪的家屬。今年,是她與趙迪相識的第八年,也是她以“軍嫂”之名默默奉獻的第五年。于她而言,“軍嫂”二字不僅是旁人眼中光榮的勛章,更是藏在柴米油鹽里的責任與擔當。
“當初決定嫁給趙迪時,我就清楚‘聚少離多’會是我們生活的常態,也早做好了一個人撐起家的準備。”面對采訪,陳陽平靜的語氣中卻透著一股不容動搖的堅定,沒有半句對生活的抱怨,只有滿是對丈夫事業的理解,以及對這個小家沉甸甸的珍視。
2021年,女兒的出生給這個聚少離多的家添了滿心歡喜,卻也讓陳陽的日子變得更加忙碌。那時趙迪正因任務繁重駐守一線,只能隔著電話與家人“相見”,每次通話結尾,他總繞不開兩句牽掛:“家里還好嗎?女兒是不是又長高了?”陳陽從不讓他分心,總是笑著答:“一切都好,你安心工作,別惦記我們?!笨蓲鞌嚯娫捄螅粗唏僦歇氉缘胖∧_的女兒,那些獨自哄睡孩子的深夜、換尿布時手忙腳亂的時刻、發燒時抱著女兒跑醫院的慌張,都在這一刻涌上心頭,眼淚悄悄浸濕了衣角。
去年冬天,趙迪所在部隊接到緊急任務,他毫不猶豫主動請戰,帶領幾名戰士在零下三十攝氏度的嚴寒里,徒步奔赴雪山深處的哨所。任務途中,補給線意外被暴雪阻斷,他們只能在風雪中硬扛。幾天后任務圓滿完成,通訊終于恢復,陳陽卻從丈夫戰友口中得知了揪心的細節:那幾天里,他們啃著凍得發硬的干糧,裹著單薄的毯子取暖,在齊膝的積雪中一走就是幾個小時。趙迪的臉被凍得紅腫脫皮,手指腫得連筷子都握不住,可在跟戰友聊天時,他卻笑著說:“沒事,這點凍傷不算啥,過幾天就恢復了。”
幾周前,趙迪終于從邊疆寄回了一張照片。照片里,他站在茫茫雪地里,身后是巍峨的雪山,臉龐比去年更黑了,眼角也多了些細紋,可眼神卻依舊格外堅定明亮。女兒趴在陳陽腿上,小手指著照片里的爸爸,好奇地問:“媽媽,這是爸爸嗎?他為什么站在雪地里呀?”陳陽蹲下來,把女兒小小的手攏在掌心,輕聲說:“對呀,這是爸爸。爸爸在雪地里,是為了保護我們,保護我們的國家呀?!?/p>
陳陽的驕傲,從來都藏在丈夫的每一份成績里。作為武警新疆某支隊助理員,趙迪在崗位上從不含糊:2024年,他牽頭對接上級工程建設任務,不僅圓滿完成支隊“十四五”規劃立項,還推動“十五五”規劃論證上報并順利通過初步審批;為支隊培訓了18名“五小工”,整修30套家屬公寓、修建營區護坡、改造老舊路燈、修補屋頂防水……每一件事都辦得扎實妥帖。2024年底,趙迪因工作突出榮立個人三等功,消息傳來時,陳陽抱著女兒,反復翻看喜報的照片,眼眶泛紅卻滿是自豪:“他沒辜負這身軍裝,更沒辜負我們娘倆的等待。”
“他在遠方守護著邊疆,我就在家里守護好我們的小家。”每當夜深人靜,看著女兒在床上安穩熟睡的模樣,陳陽就會想起趙迪常說的那句話:“守好國門,才能守好家門?!笔堑?,他在千里之外守著祖國的邊疆星辰,她在煙火人間守著屬于他們的小家未來。兩人雖隔山海,卻在用同一種堅守,共同守護著“家”與“國”的雙向奔赴。
見習記者 楊紫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