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灑在客廳的茶幾上,王繼光坐在沙發上,回憶起十五年前兒子王志豪剛參軍時的樣子。少年穿著新軍裝,眼神堅定也藏著青澀……王繼光的聲音略帶沙啞,慢慢說起那段改變兒子一生的記憶。
“送他去車站那天,他背著行李突然轉身,給我行了個標準軍禮。”王繼光的指尖頓了頓,“他眼眶通紅,卻使勁抿著嘴不讓眼淚掉下。那一刻我就知道,這孩子真的準備好扛起軍人的責任了。”
往后的日子,電話成了父子倆的紐帶。“起初每月通話,他總說訓練苦,五公里跑下來腿像灌鉛,戰術訓練磨破了衣服,卻也會補一句‘過得充實’。”王繼光嘴角微揚,“我總想著他在烈日下奔跑的樣子,皮膚黝黑,卻始終昂著頭。”
一次通話中,王志豪輕描淡寫地提起西部駐地冬天的極寒,水管凍裂、手凍得難拉槍栓。王繼光連夜買了副厚手套寄去。再接到電話時,兒子笑著說:“部隊的手套也暖,但您送的這副,心里更熱乎。”想起這話,王繼光的眼角悄悄濕潤了。
十五年軍旅生涯,王志豪從新兵成長為訓練骨干。他參加過重大軍事演習,為練兵比武反復打磨動作,汗水浸透了一件又一件作訓服。這些年,他多次獲評“軍事訓練先進個人”“優秀保管員”,連續四年獲得“四有”先進個人稱號,2024年底更榮立個人三等功。
“今年1月13日,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王繼光自豪地說道,“腰鼓聲越來越近,聯勤保障部隊的同志和地方干部捧著喜報走來,給我戴綬帶、遞獎狀、別大紅花,鄰居都來道喜。那一刻,我胸口滿是驕傲——這是兒子用汗水換的榮譽!”
作為普通工人,王繼光從不讓家里事分散兒子的精力,每次通話只說“家里都好”。“孩子守國家,我就守好家,讓他無后顧之憂。”他常跟兒子說:“穿了這身軍裝,就好好干,別給家鄉丟臉。”也總堅定地說:“請黨和政府放心,我會一直做他最堅實的后盾。”
陽光依舊柔和,那個青澀的少年已長成為軍營骨干。王繼光的故事,藏著千萬軍人家庭的共同堅守——孩子在軍營護家國,父母在后方撐小家。這份樸素的父愛與深沉的家國情懷,平凡卻格外動人。
見習記者 楊紫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