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不,軍功章就是我們的家書,每一道刻痕都是他寫在云端的誓言,我不過是站在大地上,把它穩穩接住的人。”
2014年,當王倩倩與愛人石磊攜手步入婚姻殿堂時,她就清醒地意識到,選擇軍人,就是選擇了一種特殊的“雙城生活”——她的城是家,他的城在祖國需要的遠方。“我們是初中同學,認識20多年,結婚11年,異地的時間遠遠超過在一起的時間。這么久了,我理解他的工作,他也知道我的辛苦,所以凡事都遷就我。”近日,王倩倩眼含笑意地跟記者談起她和愛人的相識和相知。
其實,王倩倩從天津外國語大學畢業后在合肥工作過一段時間。結婚后,為了可以和愛人有更多的時間,她毅然辭去了那份熱愛且前景良好的工作,收拾起合肥公寓里那些滿載專業夢想的書籍,追逐丈夫的腳步來到他所在的城市。2015年懷孕后,因為公婆身體不好,也為了還未出生的寶寶,王倩倩回到了淮北老家,與公婆住在一起。
“你安心飛,家里一切有我。”這是王倩倩經常對丈夫說的話,也是最有力的話。
從此,家成了她新的戰場。王倩倩待公婆如親生父母,哪個季節關節痛易發作、哪種藥需要飯前半小時服用,王倩倩都事無巨細。家中的客廳抽屜里也常年備著公婆需要的各種藥品,定期整理,快過期的及時更換。婆婆常說:“倩倩貼心,剛懷孕的時候,胎不穩,雖說那時和我們住一起,可她知道我和她爸都有慢性病,很少讓我們操心,孕檢啥的都是她自己去。一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前,倩倩既要照顧我們老兩口,還要照顧孩子,真辛苦!”
在兒子的成長路上,父親的身影更多是通過視頻電話出現。王倩倩努力填補著這份陪伴的空白。她深知,父親角色在男孩成長中的關鍵,因此常常指著丈夫的軍裝照片告訴兒子:“爸爸在很遠的地方開飛機,保護我們的國家。”她耐心輔導功課,陪他閱讀,在他想爸爸的夜晚,抱著他講爸爸在部隊的故事。
“今年暑假,我帶著孩子去部隊探親,雖說是待了一個月,可見面的機會也很少,不過只要他爸爸有時間就會陪伴我和孩子,還會帶著兒子一起跑步、踢球。”王倩倩滿足地說,兒子今年8歲了,即使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但愛人每次回來,兒子就黏在他身后。“有一次,我愛人半夜到家,兒子迷迷糊糊聽到動靜,從床上爬起來,看到是爸爸,就飛奔到爸爸身上,在他臉上親了一口。”
家庭重擔在肩,王倩倩也從未懈怠講臺上的職責。
2021年,兒子進入幼兒園之后,王倩倩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成為一名教師。她把對家人的細致和耐心,同樣傾注在學生們身上。多少個深夜,安頓好孩子,王倩倩又伏案備課、批改作業,燈光映著她專注的側臉。這份全心的投入終于結出了碩果。2024年,在相山區中小學優質課比賽中,王倩倩斬獲一等獎。
石磊的每一次成功,都深深烙印著王倩倩的付出。邊疆的風沙磨礪著他的飛行技術,而淮北家中的燈火,始終是他最溫暖的航標。在妻子毫無保留的支持下,石磊心無旁騖地翱翔藍天,多次圓滿完成重大任務。捷報一次次傳回家中: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兩次,連續四年獲評“優秀基層干部”。
丈夫在邊疆守衛祖國的藍天,王倩倩則在平凡的煙火人間,同樣撐起了一片蔚藍而溫暖的天空。11年光陰,她用柔弱的雙肩,一頭擔起家庭的重擔,為遠方的丈夫筑起穩固無憂的大后方;一頭挑起教育的責任,在三尺講臺上培育祖國的未來。她以最樸實的行動,詮釋了新時代軍嫂最動人的內涵——愛他,就愛他肩上的責任;愛家,就用雙肩扛起整個家的重量。那軍功章的榮光里,永遠閃耀著她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的璀璨光芒。
記者 俞曉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