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相山區華美幼兒園里,“陳媽媽”陳清華俯著身為孩子們整理衣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她日復一日地在方寸天地播撒著愛與責任。短暫告別童聲笑語,她隨即趕往菜市場,為家中老人準備湯藥。十年間,陳清華的腳步在幼兒園與家庭間穿梭往返,也曾一次次跨越千里鐵道線追尋丈夫的身影——作為空軍空降兵軍士張永楠的妻子,她用柔韌與溫情在平凡歲月里書寫著新時代軍嫂最動人的篇章。
萬里赴疆 思念鋪就團圓路
2015年新婚燕爾之際,張永楠便奔赴高原執行任務。站臺上,汽笛長鳴,陳清華攥緊丈夫的手輕聲道:“家里有我,安心去。”一句承諾,她用兩年時光默默踐行——丈夫駐守的哨所與世隔絕,夫妻兩年僅相見一次,家書便是最深的慰藉。
當部隊移防至偏遠山區,陳清華便精心計算著每一個節假日。凌晨4點啟程,趕最早班公交,轉乘三小時長途汽車,再顛簸于部隊通勤車上——這條“團圓路線”她早已諳熟于心。一次途中遇暴雨沖毀路段,她蜷縮在冰冷的中轉站熬過整夜。次日滿身泥濘地出現在營區時,張永楠望著妻子浸濕的褲腳,這位訓練場上的硬漢瞬間紅了眼眶。“每次重逢都像過年,”陳清華笑容明媚,“那些風塵仆仆,是最好的愛情紀念。”
家中脊梁 重擔一肩扛
“軍嫂,就是家里的頂梁柱。”這是陳清華樸素的信念。2019年深秋,婆婆確診直腸癌,而此時張永楠正參加重要軍事演習。陳清華沒有絲毫猶豫,立即請長假守護病床前。術后婆婆無法自理,她便寸步不離,悉心擦洗、喂飯、按摩。病友們紛紛感嘆:“親閨女也不過如此!”婆婆康復出院時,忙碌月余的她瘦了整整十斤,卻笑著給丈夫發去視頻:“媽好著呢,放心吧!”
2022年除夕夜,萬家團圓之際,陳清華懷抱突發急性肺炎的雙胞胎兒女沖進急診室。看著保溫箱里插著輸液管的小身軀,她心如刀絞,卻只緊咬牙關給丈夫發了條信息:“別擔心,我能行。”連續五天四夜衣不解帶守護,喂藥、擦拭、降溫……直到孩子們退燒,疲憊不堪的她才在走廊長椅上沉沉睡去。“累到極致時,想想他在為國站崗,我這苦又算什么呢?”堅韌的話語里,閃耀著軍嫂特有的光芒。
播撒大愛 情懷植心田
“陳老師教我們疊軍被,講解放軍叔叔的故事!”在華美幼兒園,陳清華常被孩子們的熱情包圍。她把對軍人的崇敬融入日常教學:創設“小小特種兵”游戲,傳唱紅色童謠,邀請老兵講述戰斗故事。班上一個父母離異的孩子情緒低落,她便每日多花半小時陪伴,講故事、梳頭發,悄然溫暖幼小心靈。學期末,孩子用畫表達心聲:“陳媽媽像太陽。”
在家中,她始終是兒女的引路人。支持女兒學舞蹈,準時接送風雨無阻;兒子癡迷飛機模型,她便精心挑選軍事繪本陪伴閱讀。“爸爸是保家衛國的英雄,我們要做懂事的孩子。”這份教導深植于心。十歲的雙胞胎早已學會自理,更常在視頻中對遠方的爸爸保證:“我們會照顧好媽媽!”
比翼齊飛 奉獻鑄榮光
“軍功章里,永遠有你的一半。”張永楠每次獲獎,第一件事便是將獎牌鄭重地掛在妻子頸間。十年間,在陳清華的傾力支持下,張永楠連續兩年考取軍事體育特一級,五次重大比武摘金,三次榮立三等功,更獲評“黃繼光英雄旗手”的崇高榮譽。陳清華也從未懈怠于本職,她撰寫的幼教論文獲市級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來自家長們的錦旗是對她園丁事業的最佳褒揚。
“他守護國,我守護家,為的是同一個家的榮光。”夕陽余暉下,陳清華凝視著墻上的全家福,目光溫柔。照片里,戎裝英挺的丈夫堅毅微笑,她牽著兩個孩子,笑容溫暖如春。這張穿越山河的影像,凝固了一個軍人家庭最為質樸的幸福時刻,更映照著千萬軍嫂以“小家”奉獻“大家”的無疆大愛。
記者 閆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