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坪鎮桃花村,32歲的朱翠不僅是村婦聯主席,更是一名扎根基層的共產黨員。今年1月,她作為“零彩禮”婚姻的典型代表,在全鎮移風易俗表彰會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引發了廣泛共鳴與贊譽。
朱翠與愛人的相識源于一次他人介紹。從陌生到相知,再到相惜,他們始終堅信,婚姻的本質不是物質的堆砌,而是基于理解、扶持與共同成長的深厚情感。當雙方父母按照傳統習俗提及彩禮時,朱翠和愛人竟提出“零彩禮”想法:“我們不需要彩禮,婚姻的幸福不應被物質所束縛。”這一決定起初讓父母感到擔憂,顧慮旁人的議論和所謂的“面子”問題。
面對父母的顧慮,朱翠耐心解釋:“彩禮的本意是對新人的祝福,但如果因此引發攀比,甚至成為家庭的經濟負擔,豈不是背離了它的初衷?”她的真誠與堅持最終打動了父母,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
兩人的婚禮簡單卻充滿溫馨。沒有奢華的接親車隊,僅用自家的兩輛車承載著滿滿的幸福;宴席每桌500元的標準,既讓親朋好友吃得舒心,又避免了鋪張浪費。當親戚朋友提出要給大額禮金時,朱翠和愛人婉言謝絕:“心意最重要,禮金不必多。”這場樸實無華的婚禮,不僅給親友留下深刻印象,更成為當地移風易俗的典范。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朱翠和愛人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傳統婚俗的桎梏。朱翠坦言:“改變舊習俗并非易事,既需要勇氣,也需要社會的包容與支持。”她特別提到,近年來,鎮里大力倡導移風易俗,積極推動文明新風尚,為“零彩禮”婚姻的推廣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在黨委、政府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加入“零彩禮”行列,成為移風易俗的倡導者、踐行者和推動者。
記者 王晨 通訊員 鄒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