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里和兒童一起長成更好的模樣?!边@是淮北市人民路學校優秀教師王思宇矢志踐行的教育追求。從教十余年來,她以扎實的專業功底與創新的教學思維,將語文課堂打造成知識與趣味交織的樂園,用行動詮釋著教育最動人的模樣,先后榮獲安徽省“教壇新星”、安徽省優秀青年教師、淮北市十佳青年教師等稱號,所帶班級獲評市級“先進班集體”。
創新教學,讓課堂“趣”起來
王思宇深知,兒童的世界充滿想象,唯有打破傳統課堂的枯燥感,才能讓知識真正走進他們心里。
在古詩教學中,王思宇的課堂總是充滿“詩畫交融”的意境,粉筆在她手中仿佛被賦予魔力,輕轉手腕便能勾勒出遠山近水、古樹繁花,悠揚的古典音樂隨之流淌,學生們在沉浸式體驗中反復吟誦,稚嫩的想象與千年的詩意碰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教學境界自然達成。
講授童話課文時,王思宇會將講桌移至一旁,教室瞬間變身“小劇場”,學生們戴著自制的卡紙頭飾,化身故事中的角色對話互動,歡笑聲此起彼伏。那些藏在文字里的道理,如同春天的蒲公英,乘著笑聲的翅膀,悄然扎根在每位學生心中。
秉持“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王思宇設計了一系列沉浸式教學活動:通過即時提問、觀察記錄、成果展示等多元評價方式捕捉學習反饋,動態調整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課后開展創意實踐,將文字知識轉化為手工作品、情景劇等生動成果。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們或熱烈互動,或動手創作,在寓教于樂中掌握閱讀方法與學習技巧,將抽象知識轉化為鮮活體驗。
憑借著充滿活力的課堂設計,王思宇先后斬獲華東四省區小學語文優課評選特等獎、淮北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優質課評選一等獎等榮譽。但在她心中,比獎狀更珍貴的,是孩子們眼中閃爍的求知光芒,以及課堂上發自內心的歡笑與成長。
包容鼓勵,讓課堂“勇”起來
王思宇的課堂,是一片包容的沃土,每一個奇思妙想都能在這里生根發芽。在一次以“朋友相處的秘訣”為主題的口語交際課上,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小凡憋紅了臉,小聲分享:“我覺得朋友之間要說話算話,答應別人的事要做到……”話音剛落,就有同學指出與前面提到的“誠信”重復。小凡頓時耳紅面赤,不知所措地望向老師。
“小凡說得特別對!誠信本來就是交朋友的‘金鑰匙’。”王思宇笑著肯定,隨即引導全班:“大家發現沒有?不同表達可能藏著相同道理。小凡說的‘說話算話’和‘誠信’其實是‘好搭檔’?,F在挑戰來了——誰能把這些相近的想法‘打包’,讓秘訣更清晰有條理?”
一句話點燃了課堂,同學們分組討論歸類,零散的觀點逐漸系統化,思維的條理性在互動中悄然生長。
這種“說錯了沒關系,說慢了不要緊”的包容氛圍,讓課堂成為勇氣的孵化器。如今走進她的教室,總能看到高高舉起的小手、此起彼伏的討論,甚至偶爾“爭執”的聲音——孩子們深知,每一次開口都是成長的機會,每一個錯誤都是通往正確的臺階。
不斷學習,讓課堂“長”起來
“老師要跟著孩子們進步。”這是王思宇常掛在嘴邊的話,更是她的行動指南。
課余時間,王思宇深耕教育理論,在教育類書籍與期刊的空白處圈畫批注,記錄創新教學的靈感;深夜的臺燈下,她反復打磨教案,模擬課堂場景試講,力求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教研活動中,她總是坐在前排認真聆聽,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從專家同行那里汲取的智慧。一次鄰校老師分享“小組積分制”后,她當天就結合班級學情繪制思維導圖調整規則,次日課堂上便增設了“小組積分榜”,每周五為得分最高的小組頒發彩色獎狀,學期末為累計獎狀最多的小組授予“最佳小組”獎杯。這個會“生長”的積分榜,像磁石般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讓積極發言、互助合作、熱愛勞動成為課堂內外的自覺行動。
學生們的奇思妙想,讓她學會打破常規;孩子們的純真善良,讓她守住教育初心。在這片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里,沒有生硬的教導,只有心貼心的陪伴及教與學的共同成長,王思宇與學生們,正用熱愛與堅持,書寫著一段段溫暖的成長故事。
通訊員蔡曉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