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當城市的孩子們沉浸在游樂園和補習班時,一群留守兒童已經(jīng)奔赴山坳深處的礦區(qū)。他們的父親是中煤三建三十工程處的礦建職工,常年與巷道、礦燈為伴,而短暫的探親之旅,成了他們難忘的幸福時光。
7月3日6點30分,陰灣煤礦聯(lián)建樓機電隊值班室內(nèi),涼風習習。機電技術(shù)員李青反復擦拭著礦燈,燈罩內(nèi)側(cè)貼著一張褪色的照片——女兒樂米去年暑假在礦區(qū)文藝匯演跳新疆舞時的瞬間。
“孩子今天晚上就到了!”他早早把車鑰匙揣進衣兜,就等著下班后直奔火車站去接寶貝女兒。
此時500公里外的G361次列車上,8歲的樂米正趴在車窗上數(shù)隧道。她的書包里除了暑假作業(yè),還裝著奶奶連夜趕制的辣醬和同學們寫的《致礦工叔叔的信》,最上面那封畫著夸張的笑臉:“我爸爸是礦工,他說井下有許多發(fā)光發(fā)熱的烏金”。
童聲里的安全密碼
“各位叔叔大家好,我是安全小喇叭瑤瑤……”連日來,每天中午12點,朝源煤礦井下的應急廣播會準時響起童聲安全提示。這段錄音來自幾天前的安全教育活動,9歲的瑤瑤用手機錄好音,傳輸?shù)骄碌膽毕到y(tǒng),和其他十幾名探親孩子的安全宣講一起,在廣播里循環(huán)播放。
老礦工陳明明說,自從裝了童聲廣播,井下連螺栓掉落的聲音都變輕了。“有一回綜采面地板滲水,大伙兒挽起褲腳清理淤泥,突然廣播里響起‘叔叔們,工作要按章操作’,所有人動作都頓了一下。”
在天瑞煤礦的探親公寓樓207室,墻上有道用水筆畫的“標記”。來自蕭縣的王珊珊每年暑假都會在墻上白紙上標上身高,最新一道標記旁寫著:“2025年,我比媽媽還要高!”
深夜的走廊上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剛升井的礦工躡手躡腳開門,生怕吵醒屋里熟睡的孩子;而孩子們則認真地把寫好的作業(yè)放在桌面上,等待父親下班“驗收”。大學生志愿者朱志乾在日志里寫道:“早晨8點上手工課時,我發(fā)現(xiàn)有幾位小女孩把爸爸的勞保毛巾帶來了,說要在上面畫個好看的平安符,讓爸爸每天圍在脖子上。”
礦山里的成長課堂
7月4日上午,在朝源煤礦的“我給孩子說礦建”課堂上,機電副礦長齊蒙正給孩子們講解綜掘機模型:“這叫綜掘機,是一位力大無比的機器人,這個飛轉(zhuǎn)的輪子是割煤的,這些運輸帶是運煤用的,它能替你們的爸爸們干許多活……”
一位小朋友突然舉手:“齊伯伯,這個機器人會不會睡覺呀!我的爸爸在井下不用干活嗎?”全場哄笑中,齊蒙為孩子介紹綜掘機的工作原理、檢修時間和職工如何配合機械操作,增強孩子們對煤礦生產(chǎn)的了解。
地面模擬互動時,孩子們戴著小安全帽體驗“安全巡視”。當13歲的何偉偉發(fā)現(xiàn)模擬瓦斯探頭報警時,他立刻用對講機呼叫:“報告!我是安檢員何偉偉,大家馬上撤離!”監(jiān)控室里,他的父親和工友們看到這一幕,笑得特別開心。
“叮鈴鈴——”7月5日中午一點的安全班前會上,天瑞煤礦綜采隊的工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會議室多了排小椅子。4位天真可愛的孩子,站成一排,正在表演自編的《安全三句半》。
“井下行走要當心!(鏘)”“風門不能同時開!(鏘)”“自救器要隨身帶!(鏘)”“平安!(咚!)”5歲的王珊珊因為緊張忘了詞,急得直揪裙角。這時她的爸爸——機電隊副隊長王於增,在臺下輕輕哼起他們排練時的曲子,小姑娘立刻接上了最后一句。
支架工賈師傅摘下眼鏡擦了擦:“干了三十年礦建,這是最走心的一場安全教育。”演出結(jié)束后,孩子們給每位礦工系上“平安結(jié)”,贈送了紅腰帶。綜采隊的小伙子們發(fā)現(xiàn),紅腰帶上都畫著平安符——“祝愿礦工叔叔們,平平安安每一天”,12歲的王嫚嫚解釋說。
數(shù)據(jù)里的溫暖故事
在三十工程處的檔案室里,保存著一組特殊數(shù)據(jù):開展探親關(guān)愛活動后,礦區(qū)“三違”率下降21%,職工主動參與礦建安全教育人次提升55%。但更動人的數(shù)據(jù)在礦區(qū)工會的總結(jié)中:2024年暑假,探親兒童共創(chuàng)作安全主題繪畫187幅,寄出家書613封,有19個孩子在自己的作文里寫下“長大后也要當?shù)V建工程師”。
“連續(xù)12年了,每年都在創(chuàng)新。”工會副主席李冉說,2025年暑期兒童探親活動新增礦山探秘、親子互動等項目,還將通過視頻連線讓關(guān)愛延續(xù)。當童聲安全叮囑在巷道回蕩,當?shù)V工粗糙的手撫過孩子的作業(yè)本,這場跨越山海的團聚,讓千里礦山有了家的溫度。
年復一年,這些山峁深處的“幸福驛站”,正用雙向奔赴的愛與牽掛,書寫著最溫暖的礦山故事。
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李繼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