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服務,不僅維系著群眾的福祉,更是衡量群眾幸福指數的關鍵標尺。
多年來,市衛生健康委四級調研員、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鐘雁深入推進基層醫改、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及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質量,不斷織密織牢基層醫療網,當好群眾的健康“守門人”。
抓試點破瓶頸,讓基層運行“活”起來
2021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濉溪縣成為全國首批試驗區之一。
為了推進這項工作落實落細,鐘雁多次深入濉溪縣調研,精準梳理短板弱項,認真做好年度數據采集、基線調查、佐證資料匯總等工作,全力推動濉溪縣基層衛生健康試驗區建設高質量開展。
針對部分醫療機構“無編可用”與“有編不用”并存、編制資源固化等問題,鐘雁指導建立縣級統籌、鄉鎮衛生院統一使用編制管理新模式,突破了技術落后和人才匱乏等制約縣域醫療衛生發展的“瓶頸”,為鄉鎮衛生院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人才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鐘雁和同事們的努力下,相關工作得到全面提升。2024年6月,《濉溪縣健康單元“小網格”發揮大作用讓群眾生命健康有“醫”靠》榮獲“第四屆長三角衛生健康治理最佳實踐案例”的“優秀獎”;當年11月,《濉溪縣健康管理單元建設:基層一體化健康服務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入選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2024),為全省唯一入選案例;同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首批向全國推廣的12項改革創新典型經驗中,濉溪縣有8項入選;2024年度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改革創新和進展成效評價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名、第二名。
抓基礎補短板,讓基層能力“強”起來
基層衛生健康服務直接面向群眾,承擔著健康“守門人”職責。如何辦好群眾就近看病就醫的“關心事”,讓老百姓看病有“底氣”?
多年來,鐘雁著力推動強基礎補短板專項行動,不斷優化基層衛生資源配置,全市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
她堅持以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為抓手,積極搭建信息互通共享的業務支撐平臺,實行縣鄉醫療機構全覆蓋同質化管理,持續推進醫學影像、遠程心電、病理診斷、遠程會診、檢查檢驗等五大中心建設,實現了上聯下達、技術共享。強化鄉鎮衛生院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構建起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快速高效的“上車即入院”的急救運行網絡。以“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為抓手,加強醫療機構內涵建設,截至2024年底,36家符合建設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有17家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推薦標準,占比47.22%,位居全省第二。
抓統籌強保障,讓基層資源“聚”起來
鐘雁立足于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統籌推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為全市323家村衛生室配備鄉村一體化信息系統、健康一體機以及移動公衛辦公終端等先進設備,為醫生提供診斷輔助建議、遠程視頻技術援助等服務。
創新設立專項資金共籌共用機制,構成縣財政、縣醫院和基層醫院共同出資的醫師培訓統籌資金,用于外請專家、醫師外出進修學習等費用支出。實施加強村醫隊伍建設三年行動和“一村一名大學生”招聘計劃,213名村醫簽訂培養協議。2024年分兩批次開展大學生鄉村村醫專項招聘工作,招聘大學生村醫29名并統一辦理入編,填補了我市鄉村醫生納入編制管理的空白,為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出臺村醫取得執業醫師獎勵政策,全市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村醫占比53.51%,提前達到國家和省定2025年目標。
■記者詹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