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傾倒、環境臟亂、清運時間不合理、噪聲擾民……提到裝修垃圾清運,家住相山區中湖明月小區的陳露女士告訴記者:“這些現象現在已經好很多了,小區門口的‘裝修垃圾智能轉運箱’可給我們解決了好多麻煩。”
陳露說的“轉運箱”是什么呢?緣何使用?又如何工作?
“這個綠白相間鐵皮箱就是裝修垃圾智能轉運箱。”市城管局垃圾處置監管辦的工作人員介紹。6月19日上午,在鉑悅府小區東門空地前,記者看到安徽萬平再生資源公司的工人正騎著電動垃圾轉運升降車陸續將裝修垃圾投放到轉運箱中。
之所以使用此箱,源于以前居民裝修時產生的垃圾就用編織袋裝好丟在家門口,再由物業運輸至臨時堆放點。遇到業主裝修高峰,家門口裝修垃圾堆得滿滿的,常常影響小區車輛進出。因為這樣的事情,小區的居民沒少鬧心。“再者,清運時需配備大型鏟車,造成塵土飛揚及噪音的問題也多次接到過居民投訴。”監管辦工作人員道出了傳統裝修垃圾清運方式的不利,有不少住戶因無法處置房屋改造時產生的廢棄物,將垃圾傾倒在城鄉結合部或河道邊,嚴重污染環境。
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市城管局通過深入調研,引進了裝修垃圾智能轉運箱。目前已在55個小區擺放了100個轉運箱,進行試點應用,以期實現“裝修垃圾不落地”,切實改善小區環境面貌,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一個轉運箱大概是一個車位的面積。放在這片空地上,不會占用車輛停放、通行和公共活動空間,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監管辦的工作人員說。根據小區實際情況,轉運箱分為可以移動和固定放置兩類,正在探索清運、治理、管理新模式。
記者目測該箱大約4米長、2米寬、1米高,整體是半封閉式的,具備良好的密閉性,側邊各有一大一小兩扇廂門可以打開。箱體還加上了無線遙控器,可以讓轉運箱像遙控車輛一樣“跑”起來,移動到裝修垃圾產生的源頭處。不僅有效解決裝修垃圾需要短駁的問題,還便于垃圾裝箱、傾倒,同時具有防塵、防雨、防異味擴散等功能。
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估算,每個轉運箱可容納8立方米、110袋—120袋的裝修垃圾,基本能滿足常規一室住戶清運裝修垃圾的需求。對于大戶型或產生大量裝修垃圾的家庭,可分批次投放多個箱子。
長期困擾居民的裝修垃圾終于有了“安身之地”。“現在小區街面清爽了,大家生活也更舒心了。”采訪時,鉑悅府物業公司經理謝蓓說,自投用以來,這一模式得到了居民們的好評。
“居民的付費標準是公開透明的,有按車次或按體積兩種收費模式。”安徽萬平再生資源公司經理丁懷詳解釋,一些設施設備不完善的老舊小區或沒有物業的小區的住戶,可以撥打箱體電話,公司員工會上門入戶收運。
當轉運箱裝滿需要清運時,丁懷詳表示,箱體信息會同步到智能收運管理平臺,平臺將待收運信息再傳到運輸司機師傅手機上,通知前來清運。
在現場,記者看到司機師傅對轉運箱遮蓋后,輕按手中的控制器,勾臂車精準地將裝修垃圾智能轉運箱放置車上,隨即送往市資源化處置中心,精準分類后分配到各個生產車間,經生產線“消化”后,“吐”出再生材料,讓一車裝修垃圾“變廢為寶”。從裝車到運出,從運出到處置,整個流程用時非常短。這不僅大幅減少了轉運車輛在作業區域內的停留時間,提升了環衛作業收運效率,更有效避免了垃圾落地、二次揚塵和噪聲污染。
“工人入戶收集裝修垃圾時,是依托新能源微型垃圾轉運升降車輛,從而做到‘點對點’對接群眾需求、隨產隨清。”監管辦工作告訴記者,這樣一來,解決了裝修垃圾亂堆亂放、違規清運等難題。
談及大力推廣的力度,市城管局負責人表示,從首批投放的使用情況看,成效初見,居民裝修垃圾進場量有了明顯提高。接下來,我市城管部門還將繼續加大裝修垃圾智能轉運箱的宣傳力度,促進居民環保意識的提升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同時,強化源頭管理和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規運輸、處置裝修垃圾的行為。
記者 朱冬 通訊員 小亮 趙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