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鏘!”隨著一陣歡快的鑼鼓聲,四只威武的雄獅在劉開渠紀念館前廣場騰空而起。6月14日上午,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淮北市主場活動在熱烈的氛圍中拉開帷幕。今年的活動以“讓文物換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通過舉辦非遺文藝演出、非遺市集、博物館文創產品展、非遺互動體驗、普法宣傳等多項活動,為市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活動現場,非遺文藝演出精彩紛呈。臨渙嗩吶傳承人張奎等人帶來的省級非遺項目臨渙嗩吶《黑土地》,以其高亢激昂的旋律,展現了淮北人的豪邁性格,瞬間點燃了現場氛圍。舞臺上,演員們身著華麗的服飾,用精湛的技藝演繹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淮北大鼓、花鼓燈舞蹈、花鼓戲武戲《薛平貴征西》、泗州戲《回娘家》等節目輪番上演,讓觀眾領略到了淮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文藝演出的間隙,活動還穿插了兩個特別的環節。市級非遺項目“淮北花饃”的代表性傳承人申麗麗,手捧精美的花饃,向觀眾講述著這一傳統技藝背后的故事。她手中的花饃仿佛一件件藝術品,讓人不禁對這門手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申麗麗一邊展示著手中的花饃,一邊分享著她的傳承之路,讓觀眾在欣賞美食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淮北市博物館則發布了“鎮館之寶”——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抱鞠童,并介紹了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讓觀眾在欣賞文物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博物館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除了文藝演出和非遺項目的展示,活動現場還設置了非遺市集及博物館文創產品展示區。這里匯聚了淮北市的20個非遺項目,涵蓋民間美術、傳統技藝等生產經營類非遺項目。觀眾可以在這里選購心儀的非遺好物,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剪紙這一傳統技藝,傳承我們的文化。”安徽宗氏剪紙的韓學敏表示。
同時,線上直播間也同步開啟。主播帶領網友們云游市集,進行特色商品推介,讓更多人通過網絡了解并愛上淮北的非遺文化。在香包展位前,淮北香包布藝代表性非遺傳承人楊海玲正在教小朋友縫制香囊。“香包里裝的是艾草和薰衣草,既能驅蚊又能安神。”楊海玲手指翻飛間,一個精巧的香包已然成型。她告訴記者,“這兩年通過短視頻平臺,傳統香包吸引了大量年輕粉絲。希望這種活動能在孩子們心里埋下文化的種子,讓他們從小就熱愛并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我學習到了很多非遺知識,這些傳統文化真的太有意思了!”淮北實驗學校七年級學生黃梓軒興奮地說。在非遺互動體驗區,臨渙茶飲習俗、淮北香包布藝、宗氏剪紙、淮北糖畫等項目吸引了眾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參與。他們通過實物操作、場景還原等方式,親身體驗了非遺技藝的精湛與神奇。“今天我近距離接觸了剪紙、皮影這些‘活化石’,比歷史書上的圖片有趣的多!跟著傳承人學做糖畫、捏面人,我才知道這些好玩的非遺手藝都是需要傳承和保護的。”淮北市第二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胡傾心則表示。
此外,活動還特別設置了普法宣傳區,通過制作展板和發放宣傳冊頁的形式,向市民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公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記者 鄒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