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老師’來啦!”市特殊學校四年級教室里,眼尖的學生發現門口熟悉的“紅馬甲”,立刻興奮地蹦起來,高高舉起小手,稚嫩的臉龐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如期而至的“電老師”,早已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老朋友”……這一溫暖的瞬間,正是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堅持開展關愛扶幼活動的生動寫照。
十六年堅守用愛點亮希望
“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于2009年,這支以國網淮北供電公司員工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伍,十六年來始終聚焦進城務工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特殊兒童群體,創新開展關愛型、輔導型、實踐型、激勵型“四型”志愿服務。
“‘燕飛來’志愿者們對孩子特別用心!他們不僅是捐點東西就完了,還會帶小朋友去逛公園、看書看電影、吃美食,在潛移默化中打開他們的視野!”相山區渠溝鎮瓦房村負責人李朋說。志愿者們通過擔任“陽光哥哥”“知心姐姐”,與孩子們建立長期聯系,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實施雙向關愛。從“一般關愛”到“心靈關懷”的轉變,讓志愿服務更有溫度、更具實效。“我們不僅要給予物質幫助,更要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服務隊副隊長孟曉晴介紹。
截至目前,“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已組織素質拓展訓練、“安全課堂”等活動300余場,結對幫扶兒童350余人次,資助困難學生530余人次,惠及留守兒童620余人。
“電力愛心教室”照亮特殊教育
2023年,作為安徽省首批“電力愛心教室”項目,在“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的協調下,為市特殊教育學校改造15間教室的照明環境,安裝156盞護眼燈,改善光源面積625平方米。同時,服務隊還協助學校完成變壓器增容改造,對用電設備進行全面“體檢”。“這些改變對特殊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王亞南感慨道,“更明亮的環境不僅保護了孩子們的視力,更為他們創造了更好的學習條件。”
在硬件改善的同時,志愿者們還定期走進校園,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傳授安全用電知識。今年3月1日的“開學第一課”上,志愿者們精心準備了動畫視頻、互動問答和安全兒歌,讓特殊孩子們在歡樂中掌握用電常識。活潑的小赟赟在課堂上表現尤為突出,準確回答了多個問題;而內向的小安安則用一個個“愛的抱抱”表達對志愿者的喜愛。
創新形式讓安全教育入腦入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無處不在的電器及電力設備,讓用電安全日益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課題,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創新打造“寓教于樂”的安全教育模式,讓安全用電知識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6月5日在全國“安全生產月”期間,服務隊走進淮海東路小學,為37名小記者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電力安全小課堂”。
“我們堅持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安全知識。”志愿服務隊分隊長王也介紹。“燕飛來”志愿服務隊創新打造的《電小寶探索記》系列課程,通過動畫視頻、互動問答、情景模擬等寓教于樂的形式,將安全用電知識生動呈現。在特殊教育領域,服務隊還特別設計了手勢問答、情景模擬等適合特殊兒童的互動方式。課程還依托“燕飛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及18個電力服務驛站開展,形成“1+18+N”的服務網絡。
據了解,該服務隊打造的安全教育體系已覆蓋全市43所學校,開展活動192場,惠及1萬余名師生。服務隊負責人孫燕飛表示,將持續深化“安全用電進百校”等品牌項目,通過組織實地探訪、暑期特訓等活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網絡,讓安全用電理念深入人心。“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們就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她說。
十六年的堅持,“燕飛來”志愿服務已形成品牌效應。其打造的《關注留守兒童用電安全志愿服務項目》榮獲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金獎,成為國網系統志愿服務的一張亮麗名片。
從改善硬件設施到傳授安全知識,從物質資助到心靈關懷,“燕飛來”志愿者們以螢火微光,照亮了兒童成長之路。這支“紅馬甲”隊伍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傳遞著溫暖人心的公益正能量。
記者 于曉 見習記者 陳倩
通訊員 王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