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1個、省名中醫及名老中醫工作室5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5個、省級中醫特色專科2個;擁有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1名、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3名、長三角名中醫1人,安徽省名中醫3名、安徽省名老中醫3名,江淮名醫3名;基于中醫特色及科研實力獲評“全國百強中醫醫院”,獲批設立安徽省市級醫院首家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國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始終位居全省中醫綜合醫院第一方陣……
近年來,市中醫醫院在堅持公益性的同時,持續強化內涵建設,加強黨建引領創新醫院管理,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堅持走突出中醫特色優勢、中西醫結合的發展之路,全面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以科技創新推動醫院中醫藥傳承發展,不斷提高醫院的診療水平,實現了醫院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堅守中醫發展方向,強化中醫特色發揮。市中醫醫院積極推動實施“中醫經典、中醫康復、中醫外治、中醫護理”四個全科化建設,成功入選省級中醫醫療中心建設單位。鼓勵臨床科室開展中醫特色適宜技術和中醫特色醫療技術,積極深化中醫優質護理服務。現已開展中醫醫療技術項目73項,中醫優勢病種數達到56種,實施中醫臨床路徑管理的病種數達到了37種,中醫護理方案41種,中藥制劑品種及中藥協定方數為43種,開展中藥的散劑、丸劑、膠囊劑、膏劑等個體化用藥加工服務,充分突顯中醫藥參與臨床治療的特色優勢。今年4月,醫院積極響應中醫藥服務創新號召,大力開展智慧煎藥中心建設,并同步推出免費配送代煎中藥服務,“一站式”服務模式,極大地減少了患者往返醫院取藥的麻煩,節省了時間和精力,真正做到了讓患者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引育并舉,夯實人才科研根基。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資源。市中醫醫院從人才建設機制入手,醫院不斷加大中醫人才引進培養力度,依托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臺,提高中醫藥科研能力。實施以中藥命名的“遠志”“紅藤”“紅芪”三大人才計劃,探索打造“老中青”人才培養模式,為確保醫院在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承擔在研中醫藥科研項目25項,其中省級科研項目11項;科技成果不斷涌現,職工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00余篇、專利3項,獲得省政府科技獎1項、省中醫藥科技獎6項、省中醫藥科技創新優秀論文5篇。這不僅顯著提高了中醫藥防治重大疑難疾病能力,也為醫院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同時,依托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與臨床服務能力項目建設,大力推進治未病科、針灸科、康復科建設,設立骨傷科與康復治療融合病區,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危急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能力不斷提升。
精細管控,保障穩健運行。醫院建立健全管控機制,實行精細化管理,加強內部運營和價格管理工作,實現增收節支、促進醫院科學持續發展。全面落實醫改工作任務、優化收入結構,積極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單病種限價管理、醫保DRG付費管理。創新內控管理模式,創新實行物資、耗材會計委派制,實行人員定額管理及節約性績效獎勵,以及材料使用稽核制度,降低運行成本,收支結余逐年增加,連續6年持續盈利,為醫院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市中醫醫院還定期對影響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和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的關鍵問題進行系統的調研分析,將中醫藥特色指標納入目標考核管理,建立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考核激勵機制,促進了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
展望未來,醫院將持續深化內涵建設,圍繞打造輻射皖北的省級中醫醫療中心目標,在智慧醫院建設、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基層中醫藥幫扶等方面精準發力。守初心、筑同心、謀發展,市中醫醫院正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以求實篤行的實際行動,將挑戰轉化為機遇,把短板鍛造成優勢,把瓶頸開辟為路徑,奮力譜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 俞曉萌 通訊員 曹雪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