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華潤金蟾藥業的生產車間,一組組現代化設備正將傳統中藥華蟾素轉化為標準化制劑。這些凝聚著科技智慧的藥品,承載著一位科研工作者十余年的堅守——他就是安徽省特支計劃創新領軍人才、安徽華潤金蟾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川。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從基礎研究到扶貧一線,這位低調務實的中藥專家以科技創新為筆,書寫著中醫藥現代化的時代答卷。
破解中藥的“密碼”
“金蟾牌”華蟾素系列產品是我國首個蟾類抗腫瘤中藥制劑,憑借獨家生產工藝和顯著臨床療效,不僅成為華潤三九的核心抗腫瘤品種,更打造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淮北智造”醫藥品牌。
2014年,華蟾素系列產品面臨發展瓶頸,不良反應問題制約著市場拓展。時任課題負責人的羅川帶領團隊啟動科技攻關,經過700多個日夜的實驗,最終鎖定引起不良反應的物質基礎,通過工藝優化使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降低,推動華蟾素產品銷售大幅提升。2021年公司啟動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項目,羅川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制定了35項安徽省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
在羅川的科研版圖中,華蟾素研究貫穿始終。他表示,創新是優中選優,通過提升提純工藝和精準調控藥效,讓華蟾素在抗癌治療中更安全高效,不僅為患者帶來新希望,相應的產業鏈發展也為城市經濟注入新動能。
羅川先后承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工信部中藥材扶持項目等課題12項,獲政府資金支持3000萬元。其中,“華蟾素標準化建設”項目建立了從原料養殖到成品放行的全鏈條質控體系和全過程溯源系統,使該系列產品年產值突破8億元。面對中藥成分復雜的“黑箱”難題,他帶領團隊首次闡明華蟾素抗腫瘤活性成分群,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等SCI期刊,獲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把論文寫在產業一線
羅川如同一位隱形的耕耘者,鮮少出現在媒體報道中。作為華潤金蟾藥業的科研帶頭人,他與團隊在實驗室默默耕耘,齊心協力將華潤金蟾藥業打造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他的身影雖不常見諸報端,卻用專利證書、科研著作以及成果轉化,書寫著自己的奮斗故事。
“科研的終點不該是論文,而是能造福社會的產品?!绷_川說。由他主導研制的“越鞠保和膠囊”和“清氣化痰顆粒”等多個中藥新品通過技術轉讓快速上市,近五年為企業帶來年均25%的利潤增長。28項發明專利中,25項已實現產業化應用,其中3項獲安徽省專利優秀獎。
在涼山彝族自治州,一座占地200畝的蟾蜍生態養殖基地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項目。2021年,羅川團隊建設的“國家林業草原林下藥用蟾蜍生態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當地提供種苗快繁技術,帶動500余人就業,助力涼山州如期脫貧。這種“科研+產業+扶貧”模式,被中國民族醫藥協會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
產學研共育中藥精英
藥學藥化專業出身的羅川,初入中藥領域時曾面臨“知識斷層”。他自學中華醫藥典籍,將現代成分分析與傳統癥候理論結合,圍繞“臨床療效—物質基礎—工藝優化”形成研究體系。作為《中國藥典動物藥材研究》常務編委,他推動動物藥標準國際化;在SCI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8篇,其中關于蟾蜍活性成分的研究被引用超百次?!爸兴幀F代化必須用數據說話?!绷_川告訴記者。
2023年,這位常年扎根實驗室的“科研匠人”開始肩負生產管理重任?!爸兴巹撔滦枰畠蓷l腿走路’——既要攀登技術高峰,也要夯實產業根基?!绷_川總結道。
在精研中藥創新的同時,羅川積極推動與華潤三九的戰略協同,不僅成功實現“三九抗病毒口服液”“三九胃泰顆粒”兩大拳頭產品的產能落地,更系統推進數十項經典名方現代化研究。其中,治療頭痛眩暈的“半夏白術天麻湯顆?!币淹瓿扇颗R床前研究,并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標志著“古籍煥新”研發取得關鍵突破。
在產業鏈延伸方面,羅川團隊通過研發蟾蜍肉保健品,拓展蟾蜍資源綜合利用價值。同時,他在廠區主導建設4000平方米藥用植物園,以五行理論規劃種植區域,既保障原料溯源品質,又打造了集中藥文化科普、科研教學于一體的示范基地。
從企業第一個研究生到帶領40余人研發團隊,羅川始終重視人才梯隊建設。他依托安徽省抗腫瘤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等平臺,引進國內外知名專家9人,培養出4名安徽省技術領軍人才及4名博士后科研人才。與中日澳等國科研機構建立合作網絡,使華蟾素研究躋身國際前沿。2023年,華潤金蟾與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的產學研深度合作,通過“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和科研攻關項目”機制,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中醫藥的現代化是場接力跑。”安徽省抗腫瘤中成藥工程研究中心的實驗室里,羅川正帶領團隊攻關基于蟾蜍活性成分的一類創新藥。窗外,百藥園里的植株郁郁蔥蔥,映照著這位科技工作者深耕不輟的初心——讓傳統中藥煥發現代生機,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記者 于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