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9日,由團安徽省委和安徽省青年企業家協會主辦的“凝聚青企新合力激發新質生產力”安徽省青年企業家協會九屆二次理事會在合肥順利召開,淮北市博之遠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亞榮獲“安徽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稱號。
作為淮北為數不多能夠獲此榮譽的青年,趙亞有著怎樣的奮斗經歷?他和他的團隊又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春光明媚的時節,見到趙亞。站在7000平方米的淮北地區首家建材超市內,淮北市博之遠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亞有些感慨。“一晃十多年過去,我們正奔著遠方和未來前行。”
時間撥回2012年的春天,淮北市相山腳下,一家70平方米的臨街門店悄然掛上“博之遠裝飾”的招牌。彼時的趙亞,三十而立,帶著兩名員工、三臺電腦,在裝修行業的紅海中拋下錨點。
“那時候每天睜開眼就是三件事:找客戶、盯施工、算收支。”站在如今7000平方米的沉浸式家居展廳里,趙亞望著光影交錯的時光長廊,笑談創業初期的“三人游擊戰”。
十三載春秋流轉,這家“蝸居小店”蛻變為皖北家裝地標:80人專業團隊、全鏈條服務矩陣、零負債的財務報表,以及2018年創辦的淮北首家明碼標價建材超市——如同他辦公室懸掛的書法作品“守拙”二字,趙亞用“慢功夫”詮釋著快節奏時代的商業辯證法。
“裝修行業的痛點,恰恰是博之遠的生長點。”指著建材超市里明碼標價的瓷磚展區,趙亞揭開企業“零投訴”的密碼:2018年推出的“家居沃爾瑪”模式,將水電輔材、主材套餐的價格悉數公示,客戶掃碼即可追溯產品源頭。
這種近乎執拗的“透明化”,曾讓同行質疑“自斷財路”。但數據給出答案:企業年營業額連續五年增長超30%,客戶轉介紹率高達67%。“當你在合同里寫明‘絕不收取設計費’,在施工現場安裝24小時監控攝像頭,口碑就成了最硬的廣告。”輕叩實木茶臺上的《客戶意見簿》,趙亞的目光掠過密密麻麻的五星評價。
在博之遠裝飾的工地上,老師傅張衛國已堅守十年。這位參與過300多個項目的老師傅,用汗水和技藝鑄就了博之遠的品質口碑。而博之遠的“主動上門檢修”服務,更是將這份匠心推向了新的高度。企業推出“陽光快車”服務承諾,把“售后戰場”變為“口碑高地”?。客戶報修后8小時內響應需求,24小時內上門檢修,48小時內徹底解決問題。針對老客戶和重點工程,更建立定期主動巡檢機制,工程師每季度上門檢測隱蔽工程、水電線路等易損環節,防患于未然。
張師傅對這項服務深有感觸:“你看這水電線路圖,每個接口都預留檢修口,當年多花3小時做標識,現在就能省下3天排查時間。”這種細致入微的工作,正是博之遠能夠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基石。
“裝修不是一錘子買賣,入住后的維護才是真正的口碑戰場。”趙亞講述了一個典型案例:2023年烈山區某商鋪因電路故障突發停電,博之遠工程師深夜冒雨搶修,2小時內恢復供電,客戶次日送來表達感謝的錦旗。
口碑是最好的廣告?。主動上門檢修服務不僅贏得了客戶的贊譽,更成為了博之遠口碑傳播的重要動力。“博之遠的這種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關懷。”客戶們紛紛表示。
“選擇博之遠裝飾,是我做過的最明智的決定。他們的服務不僅專業、細致,更充滿了人情味。每次遇到問題,他們都能迅速響應并徹底解決,讓我們感到非常安心。”一位老客戶在評價中寫道。
當被問及為何十年未跳槽時,張師傅摩挲著安全帽上的企業LOGO笑道:“別人家按米算工錢,咱們按系統驗收,返工三次以上的工程直接進黑名單。在這干活,心里踏實。”這位十年匠人,用一磚一瓦鑄就了信任基石。?也正是這種對品質的堅守和對客戶的負責,讓博之遠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城市,企業具備的社會責任是與城市共生的公益基因。在博之遠的企業文化墻上,一張標注著23面錦旗的“公益足跡圖”格外醒目。
寒冬?,為武警官兵送去定制保溫杯,杯子鐫刻著擁軍愛軍的情誼;疫情?,帶著員工連夜分裝3000份“暖心防疫包”,防護服背后手寫“淮北加油”;六一兒童節?,在古饒鎮趙莊小學的書法教室里,孩子們用捐贈的徽墨宣紙寫下“博之遠,心相連”……
“從武警支隊的慰問到留守兒童的書桌旁,從水災現場的援助到抗疫前線的支援,我們的腳步始終與城市脈搏同頻共振。”翻開公益日志,趙亞的指尖停留在2022年贊助的“社區書法課堂”照片上——那些握著毛筆的小手,恰似他當年緊攥創業藍圖時的模樣。
不久前,一場別開生面的2024年“益聯體”助力先進單位及個人表彰活動在相山區曲陽街道濱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行。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趙亞從濱河社區黨總支書記汪良娥手中接過了“公益之星”獎牌。大屏幕上播放的照片里,是殘疾人運動員在博之遠捐贈的器材上展示才能。
“今天能獲得‘益聯體’助力先進單位這個榮譽,我們感到很高興。未來,我們會繼續參與共建共筑共享,助力美好城市建設。”獲得榮譽的愛心企業淮北市博之遠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亞表示,2025年還會參與到“益聯體”助力項目中,與社區結對共建,奉獻企業的力量。
采訪結束,夕陽灑滿,為展廳的“誠信墻”鍍上金邊——那里陳列著十二年來每一份原始合同、每一張材料清單。這位“安徽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用十三年的堅守證明:真正的商道,不在規模大小,而在誠信幾何;企業家的價值,不止于財富創造,更在于對社會責任的擔當。而那些在工地上默默付出的工匠師傅們,正是博之遠誠信與品質的最好見證。
記者 鄒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