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來了嘛?快先進屋暖暖手!”春節前的一天清晨,相山區相南街道黎苑社區居民李彩華熟絡地迎接前來走訪的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孫燕飛一行。
這份情誼源于一場被及時制止的“事故”。2024年6月,服務隊通過“老人居家用電智能監測分析系統”,收到了一條用電異常的預警信息,孫燕飛和隊員當即趕赴年逾八旬的獨居老人李彩華家中。經排查,是老人外出買菜忘記拔下正燒水的電水壺插頭,繼而造成短路。幸好及時發現沒有發生意外。隨后,志愿者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告訴老人若有困難,他們隨時都在。一頭連著老人的期盼,一頭連著志愿者的牽掛,綿綿的情分就此展開……李奶奶時常打電話給“小燕子”,她把志愿者們當成了自家人。
“小燕子”孫燕飛帶領的這支在淮北家喻戶曉的志愿團隊已成立16年,擁有注冊志愿者380余人,累計服務時長超過4.8萬小時。談及為何整合資源,開展并延伸專業助老志愿服務項目時,曾是一名消防兵的孫燕飛感觸頗深,“自小我就以家鄉為榮。作為資源型工業城市,老一輩煤礦工人為城市建設奉獻一生。如今他們的孩子大了,選擇在外打拼,而獨自在家留守的老人日漸老去,著實讓人牽掛。”
2019年,“燕飛來”銀齡無憂智慧助老平安工程志愿服務項目正式成立。項目依托覆蓋全市的用電采集系統大數據,開發“獨居老人用電智能監測分析系統”,實時比對老人用電數據和用電習慣,一旦異常立即短信預警,由電力志愿者聯合社區網格員上門核實,24小時無感監護老人生活用電。同時,篩選出每月用電量低于15度的高齡老人家庭,通過建立“走訪評估—定制方案—實施改造—持續跟蹤—動態關懷”的標準流程,向老年群體提供全方位的關懷關愛。截至目前,累計為88個社區的3640多名老人提供用電異常監測服務,直接消除64名老人的家庭用電安全隱患。
為了打通助老志愿服務的最后“100米”,“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在1個志愿服務中心和18個志愿服務站點建立起“線上+線下”網格服務平臺體系,把社區作為志愿服務的主陣地,充分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資源,按照“就近、靈活、小型”的原則,打造“社網共建”電力便民服務站。志愿者進網入格,提供基礎服務、延伸服務、應急服務和“點單”服務。開發“五單”服務小程序,發布功能需求,在社區網格微信群建立線上“燕飛來幫幫團”,并印制分發志愿服務清單折頁。據統計,已有千余名老人以在線或電話點單的方式,享受到更加便利化、精準化的志愿服務。
在守護老人居家用電安全的同時,“燕飛來”志愿者服務隊也在整合各方資源力量,聯合多支志愿服務隊伍共同開展助醫、助學、助娛、助為、助困“五助”活動。聯系多家醫療機構,定期為老年人提供體檢、義診、健康咨詢等服務;與社區聯合開設智能手機操作教學、書畫、插花等課程;在春節、中秋、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文化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提倡以“老”助“老”,鼓勵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讓健康的老年人走進弱能老年人家中,給予關心關懷、交流互動;提供日常探訪、代買代辦、衛生清掃等服務,并聯合供水、燃氣等部門,為老人解決生活實際困難。
跳動著的電波,是志愿者們與老年人聯系的“紐帶”;“15度的關愛”,是志愿者們用心用情的全力守護。
記者 于曉 通訊員 張子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