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通話,連接生命的希望;分秒必爭,第一時間出車抵達。當救護車的警報聲響起,那是一群生命“擺渡人”正在為生命贏取每一秒……
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自2020年1月建成運行以來,始終將堅守急救生命線的光榮職責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不斷推進院前急救事業高質量發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衛生服務保障等方面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并獲得了“全國巾幗文明崗”“安徽省先進集體”“安徽省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
管理上求“細”,院前急救工作提質增效
清晨,急救中心調度室里,電話鈴聲急促響起,調度員迅速接起,一邊冷靜安撫來電者,一邊飛速在電腦上記錄關鍵信息。“請保持冷靜,告訴我具體地址和患者情況……”短短幾十秒,就要完成信息收集、判斷病情、調派車輛等一系列操作,每一個指令都關乎生死。
急在分秒之間,救在生死邊緣。為了不斷推動工作提質增效,為患者贏得生的希望,中心持續完善急救體系標準化建設,在全省創新編寫120急救站基本建設標準和院前急救從業人員培訓教材,率先開展全市120急救站點、網絡救護車分等級標準化建設,對院前急救從業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實現了統一指揮調度、統一急救管理等“十統一”。
多年來,中心嚴格遵守調度原則,確保“120”急救電話24小時暢通和資源調度“快準”。調度員平均摘機時間3秒,受理和派車時間31秒,各急救站平均出車時間1分9秒……各項業務指標均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實現了調度工作“零投訴”和急救綠色通道“零延誤”。
工作上求“新”,黨建引領促發展
普及急救知識,可以增強群眾的急救意識和能力,提高各方面參與急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中心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促發展,結合工作實際打造“醫惠相城,‘救’在身邊”黨建品牌,持續開展急救科普“五進”志愿服務等活動,營造了“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氛圍。
近年來,中心共開展急救科普“五進”活動168場次,線上線下26000余人次接受了宣教和培訓,有效解決了社會公眾“不會救、不敢救、不愿救”的問題,極大促進了報警人或周圍群眾“第一時間施救”,填補了專業救護人員到達現場的“空窗期”,有效提高了傷病者生存率。
思想上求“深”,推動工作實現新突破
120急救出車速度快一分鐘,救治群眾就多一分希望。為此,中心強化思想認識,下大力氣抓好業務培訓學習、部門協調聯動、完善救治網絡等,推動工作實現新突破。
加強日常的業務培訓學習,不斷提高院前急救服務質量;注重競演聯動,建立警醫聯動機制,進一步增強應急能力;完善院前醫療急救質控體系,強化醫療質控管理,提升急救質量;規范120急救站點設置和管理,利用大型醫院醫療集團、城市醫聯體,不斷完善三級救治網。
如今,中心成功舉辦了全市院前急救職業技能競賽、院前急救駕駛員技能大賽和120調度員職業技能大賽等,完成了各類應急現場醫療保障和應急醫療救援演練,夯實了醫療急救隊伍自身的醫療急救技能,提高了隊伍的應急醫療救援能力和水平。
記者 詹巖 通訊員 張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