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一至,“孩子沒人管”的焦慮便成了職工家庭的“心病”——送回父母家怕寵溺,找校外托管憂安全,這份兩難背后是群眾對精準服務的迫切期待。而相山區總工會連續兩年打造的職工子女暑期托管班,從“首次補位”到“品質升級”,不僅穩穩接住了職工的“后顧之憂”,更以“從有到優”的實踐,為全市為民服務工作寫下了生動注腳。
托管服務的“有”,是直面“急難愁盼”的擔當。當職工的看護焦慮成為暑期“通病”,相山區總工會主動補位:去年首辦托管班便直擊“沒人管”的核心痛點,獲得職工好評聲聲。托管班成為了職工子女暑期的“安全港灣”也折射出——群眾的難題不缺“旁觀者”,缺的是敢于“搭把手”的行動者。相山區總工會用實際行動回應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承諾。
托管服務的“優”,彰顯了工會服務的深度與精度。如果說“有托管”是滿足基本需求,那么“優服務”就是追求更高品質。相山區總工會敏銳捕捉到家長對兒童群體安全的關鍵需求,特別增設法治安全教育課程。邀請公安、消防等專業人士授課,講解防溺水、防詐騙、交通安全等知識,不僅讓孩子們在托管期間能學知識、長本領,更幫他們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線。這種從“管得住”到“管得好”的升級,讓托管服務不再是簡單的“看護”,而是向“教育與守護”轉變,真正做到了“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
相山區總工會的實踐,遠非局限于工會系統的“獨角戲”,也為全市各單位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提升服務質量提供了“參考書”。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需要摒棄“等需求”的被動,主動傾聽群眾呼聲;跳出“?;尽钡木窒?,敏銳捕捉需求變化;守住“求實效”的初心,把“急難愁盼”變成“滿意清單”。無論是解決子女托管、老人照料,還是優化辦事流程、改善公共服務,既要解決“有沒有”的焦慮,更要回答“好不好”的期待。只有當更多單位能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精益求精”的專業度來打磨服務細節,以“從有到優”的追求回應群眾期待,城市的幸福底色才能更加溫暖厚重。
徐筱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