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喜事要節儉,不要攀比大操辦”“矛盾糾紛要協商,不要一時圖逞強”……在我市一些農村廣場上,時常能看到這樣的村規民約。這些村規民約將村民反映比較強烈、要求相對迫切、思想認識統一的事情,通過村規民約規范起來,以解決村里存在的普遍問題。因為大部分條文的要求都是村民日常關注的內容,村民多能自覺遵守。
鄉村文化的發展和振興,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振村民精氣神,引導農民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促進新時代農村良好新風尚的形成。而這背后,離不開鄉村人才的支撐。因為,人才振興是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的有力保障。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突破口。那么如何實現人才振興,筆者以為,要緊盯鄉村發展需求,以識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用才的膽識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
識才聚才要有良方,要著力吸引本地人才返鄉,有序引導高校畢業生到鄉、產業帶頭人回鄉、外出務工能人返鄉、企業家入鄉,吸引人才、技術、資金、項目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吸引人才上,要打好“親情牌”,延伸引才工作觸角,積極與本地在外人才溝通聯系,在重要節假日給不同領域英才送溫暖,在不同城市建設在外人才驛站,在高校開展各類宣傳推介活動,打出“求賢若渴”的名片,蓄足后備力量。
慧眼識才、良方聚才,還要“用”活人才。要搭建干事創業平臺,推行“人才+基地+項目”模式,并設立專項鄉村人才經費提供資金保障,促進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引導技術、資金、科研資源向農業農村匯聚。要注重成果轉化落地,把“智力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發揮專家團隊優勢,不斷轉化科技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基因。
“用”活人才,還要發揮鄉村人才在引領文明鄉風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把新思想、新理念、新風尚帶到廣大農村,在移風易俗和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要在完善村規民約方面充分發揮智囊作用,對已有的村規民約要不斷完善,充實符合新時代的新要求,同時通過舉辦講座、播放視頻影像等多種形式,對村民開展道德教育,提升村民文明素質,持續推進鄉風文明。
【責任編輯 王偉 任曉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