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營商環境的優劣已然決定著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哪里營商環境好,企業便紛至沓來,形成強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哪里營商環境差,投資者就會望而卻步,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只有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栽好營商環境這棵“梧桐樹”,才能引得各類發展要素“鳳凰”來。
對于企業來說,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和水,須臾不能缺少。尤其是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復雜局面下,企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關鍵時刻,企業有所呼,我應有所應。
近年來,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著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四最”營商環境。從縱深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到“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優環境,穩經濟”現場辦公、企業家接待日活動,到優化營商環境“十做到”和解決突出問題“十嚴禁”,再到“找差距、改作風、強擔當、爭先進”專項行動,多措并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但與先進和發達地區相比,與企業和群眾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仍需下大力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要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不斷找差距強擔當。要對照發達地區和我省兄弟地市,查找一下是不是存在:手續繁瑣、效率低下、遇事“推繞拖”;缺乏誠信,新官不理舊賬;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小鬼難纏”;把企業當“唐僧肉”,個個得而嘗之;市場準入門檻高,搞地方保護等等。對此類現象,必須按照“十做到”“十嚴禁”的要求,劃出“紅線”“底線”,嚴格追責問責,推動形成“親”不逾矩、“清”不遠疏的新型政商關系。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要樹牢為企業服務意識,“互動”“聯動”“協同”。營商環境包括影響營商決策的各種硬環境和軟環境,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政企要互動,打通企業問題反映通道和政府部門快速響應、解決問題反饋信息通道。市縣區要聯動,信息、數據、工作有效溝通,確保企業問題有效解決。部門要協同,快速高效回應企業訴求,共同建立高效解決問題的暢通機制,真正做到企業在淮便利營商,營造綠水青山的生態市場。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唯有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不斷改革創新、優化服務,切實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實落細,才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定下心、穩住神,在淮北這片投資興業的熱土上深耕市場、發展壯大。
【責任編輯 趙文杰 劉冰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