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獨立課程。勞動,不再是一堂可有可無的課!這不只是對勞動教育的肯定,更是對勞動與奮斗的贊賞和肯定。培養有勞動素養的時代新人,必須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綿延至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然而,近年來,有些人的勞動觀念似乎開始偏離,狹隘地對不同勞動給出了高低貴賤之分。青少年中也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
面對當前社會對“勞動”和“勞動者”的各種誤讀,以及彌散在社會的各種“不勞而獲”觀念,加強勞動教育,倡導勞動光榮,弘揚勞動精神,既必要又迫切。特別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而言,加強勞動教育,就是在未來一代心里“種”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種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勞動教育,不僅要“種”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種子,還要種得深、種得牢,使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勞動態度,懂得“勞動是立身之本,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加強勞動教育。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2019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此次教育部又發布最新《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今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
根據“新課標”,勞動課程內容設置了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同時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
雖是“新課標”,淮北學子其實并不陌生,不少內容已經在一些學校開展多年。在相山區鐘樓中學校園內,近2畝的“菜園子”是學生們喜愛的“打卡地”,師生、家長一起采摘、品嘗蔬果,體味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快樂。市第三實驗小學推出以學習農業生產知識為內容的“第二課堂”活動,孩子們走進農村體驗除草、整地、栽種等農事勞作,感受勞動的辛苦,體驗收獲的快樂……
其實,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獨立課程只是勞動教育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小小環節。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中國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勞動教育,這也是新時代教育的使命之一。勞動教育依然任重道遠。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下,我們唯有持續強化高質量的勞動教育,不斷弘揚“勞動光榮”觀念,使其成為流淌在青少年血液中的價值基質。
【責任編輯 高小瑩 余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