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相山區東街道依托黨建引領社區“搭臺”、紅色合伙人“擺攤”、群眾“趕集”的模式,創新開展“來趕集吧”特色活動,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街道人大工委為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號召人大代表積極融入其中,切實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紅色大集匯集轄區內生動力,圍繞“便利助民、政策惠民、文藝樂民、義診愛民”四大主題,將優質服務“送”到家門口,吸引眾多群眾前來“打卡”,得到居民的交口稱贊。
特色品牌,創“接地氣”的大集。東街道依托“東街e治理”數據平臺,結合“紅滿網格1+2”與社工站“一老一小”工作模式,整合轄區內可利用資源,啟動了“來趕集吧”紅色集市。集市活動每月20號在東崗樓立交橋下明珠廣場固定開展,社區部門、愛心商家、公益組織、人大代表與社區居民均參與其中,開展各項活動,為群眾提供服務。
豐富內容,趕“有活力”的大集。集市現場,東邊有義診按摩、磨刀縫補和科普攤位,人氣火爆;西邊的文藝匯演、有獎問答熱鬧非凡;南邊人大代表“擺攤設點”通俗易懂解讀政策,架起了民意收集的橋梁紐帶;北邊是本地特色農產品展銷,助農愛農。人大代表們走上講壇談學習體悟、講履職故事、說初心使命、話實踐行動,充分展現新時代人大代表風采。文藝表演多由東街道老年大學的學員包攬,進行合唱、團體舞、朗誦等表演,展現了東街道落實老有所學取得的成果。志愿者們更是滿懷奉獻精神,熱心地為趕集群眾講政策、做咨詢、教技能。紅色集市不僅是便民利民的大集,更是一個政策宣傳、文藝樂民、義診愛民、法治護民、志愿助民的大集,現場其樂融融、熱鬧非凡。
根植群眾,做“有溫度”的大集。在“來趕集吧”活動現場的人大代表“聽民意”攤點,直擊“家長里短”“關鍵小事”,將原有的“坐等居民上門”變為“主動走入群眾”,真正實現代表與選民之間的“零距離”,架起了代表與選民之間的“連心橋”。面對面的座談代表們詳細收集、記錄選民的意見和建議,同選民們深入探討產生的根本原因及解決措施,能協調解決的問題當場和相關部門商議并給出解決方案,不能現場解決的問題梳理交辦有關部門,并積極溝通協調、跟蹤督辦解決,真正做到“代表勇作為、百姓更幸福”。同時,設立的基層立法流動采集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整合街道內司法、綜治等資源,向群眾普及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促進居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民主立法、民意上達、法治建設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讓更多基層群眾的呼聲期盼匯聚到立法民主實踐之中。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陳碧瑩 卓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