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的是清茶,聊的是民生,解的是心結。”在相山區的社區院落間,一杯杯溫熱的清茶正成為青年參與基層治理的“金鑰匙”。近年來,相山區立足區域實際,以“青茶”文化為紐帶,引導青年扎根社區一線,創新“以茶潤心、以茶議事、以茶聚力”工作模式,將小小茶桌變為收集民意的“議事廳”、化解矛盾的“調解室”、凝聚共識的“連心橋”,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青春智慧與力量。
以茶潤心:“調小青”巧解矛盾,茶香里的“青春調解室”
“遠親不如近鄰,一杯清茶解千愁。”在東山街道翰林社區“聚心茶館”,這句口頭禪道出了基層治理的柔性智慧。作為社區“一杯青茶”基層治理模式的載體,“聚心茶館”不僅是居民議事聊天的“暖心驛站”,更成為社區青年黨員、團員志愿者組成的“調小青”隊伍化解糾紛、凝聚共識的“青春調解室”。
不久前,社區兩戶居民因養狗問題引發激烈爭吵,樓道衛生糾紛一度升級。“調小青”隊伍第一時間介入,將雙方請到“聚心茶館”,泡上一壺熱茶,在氤氳茶香中引導雙方“敞開心扉說亮話”。青年調解員既耐心傾聽受影響居民的困擾,也向養狗住戶細致講解鄰里相處之道,最終提出“定時遛狗、及時清理”的具體方案,讓雙方在茶香中握手言和。
這種“以茶為媒、以情化紛”的實踐,正是“調小青”隊伍的工作日常。依托“聚心茶館”調解區,他們將法律條文轉化為“家常話”,把矛盾焦點化解在“茶桌旁”。今年以來,已成功調解鄰里糾紛、物業矛盾等20余起,用青春力量為基層和諧注入“茶韻清風”。
以茶議事:“下午茶”匯聚民智,青春力量破解治理難題
在南黎街道錦華苑社區,“書記下午茶”已成為青年參與基層治理的特色平臺。社區以茶為媒搭建“書記下午茶+兩代表一委員”議事機制,將民主協商的茶桌搬到群眾中間,制定“提前問事、群眾說事、集中議事、事后查事”工作流程,圍繞社區熱點、焦點、難點問題,邀請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代表與業委會、共建單位圍坐共商,把民生訴求轉化為“下午茶”議題清單。
青年力量深度參與議事全流程:線上依托微信網格群“365×24小時”收集居民意見,線下在“一茶一議”中主動梳理訴求、分析癥結,推動“居民的話有地說,說出的話有回應”。通過這種“茶桌議事”模式,社區實現了“有事情共同商量、有問題共同解決、有困難共同分擔、有成績共同分享”的治理格局,讓青春智慧在基層治理中煥發活力。
以茶聚力:“家文化”凝聚共識,青春陣地激活社區“新動能”
“不僅是議事場所,更是年輕人的‘練兵場’!”相南街道惠苑路社區將“家文化”深度融入基層治理,以“老梁茶室”“家人議事廳”為載體,打造青年參與社區服務的實踐平臺。社區創新推行“一家人工作法”,構建“家園共建、家風共樹、家人共治、家事共商、家譽共享”的治理體系,組建“先鋒管家、平安管家”等9支志愿服務隊,吸納100多位熱心居民志愿者,其中青年力量主動投身政策宣傳、矛盾調解、民生服務等一線,憑借“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把居民“大事小情”解決在樓棟院落。
在文化浸潤中培育青春擔當,社區打造家教、家風、家國“三家巷”主題文化區,通過“初心堂”居民座談、“最美家庭”“優秀志愿者”評選等活動,引導青年在傳承美德中強化責任意識。連續6年開展的暑期“小管家”志愿服務項目,成為青少年成長的“實踐課堂”——青年志愿者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員、社區環境守護者,不僅在服務中錘煉能力,更帶動家長參與社區建設,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共建氛圍。
聚焦民生實事,青年力量主動作為:參與“你是我的榜樣”行動計劃,對社區垃圾死角開展13次集中清理;加入“芳華志愿理發隊”,連續3年每月為60歲以上老人義務理發;聯合轄區單位排查安全隱患、開展綜合減災應急演練,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溫暖民心。截至目前,社區志愿服務隊累計開展活動200多場,辦理群眾微實事3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160余起,在“家文化”的凝聚下,青年與居民同心同向,共同繪就“共建共享、向上向善”的社區治理新圖景。
一杯清茶映初心,青春聚力暖民心。團相山區委負責人朱雅楠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青茶”治理品牌,通過“青年議事會”“社區治理實訓營”等載體,引導更多青年在基層一線經風雨、長才干,讓青春力量成為基層和諧的“催化劑”、社區發展的“生力軍”,共同繪制“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矛盾就地化解”的基層治理新圖景。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孫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