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漫步東街道機廠路廣場,戲曲聲與健身操樂曲交織,“紅馬甲”志愿者穿梭于樓道清理雜物,“中國好人”代偉正向居民講述二十載公益故事……這一幕幕生動場景,正是相山區東街道深化文明實踐、賦能基層治理的縮影。
近年來,東街道以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為抓手,通過“三維互通”強根基、“大小集市”優服務、“典型引領”樹新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既有形覆蓋更有效浸潤,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文明動能。
?三維互通強根基織就文明共建“同心網”?
文明建設需“搭臺”更需“聚力”。東街道創新構建陣地、人員、情感“三維互通”機制,打造“8分鐘文明生活圈”。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工會驛站、黨群服務中心等6類陣地資源,全年開展文化活動52場、體育賽事16場,惠及群眾超萬人次。書法課堂里居民提筆寫下“鄰里和睦”,籃球場上青少年為隊友吶喊助威,文明理念如春風化雨融入日常。
通過“社區合伙人”機制,街道聯動國網淮北供電公司、燃氣公司等17家單位,精準對接居民需求清單。專業志愿者上門提供水電維修、法律咨詢等服務,與群眾力量同頻共振。老黨員、好媳婦等百余名“社區明星”自發組建“東街十鄰”“銀齡志愿者”隊伍,帶動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以前覺得文明是大事,現在明白,掃凈樓道、勸和鄰里都是文明的注腳。”志愿者李阿姨感慨道。
大小集市優服務架起民生需求“連心橋”?
東街道創新“大集市+小集市”服務模式,讓文明實踐更接地氣。
每月20日的“紅色大集市”在明珠廣場開市,社保咨詢、義診義剪、保健按摩等一站式服務吸引居民紛紛“趕集”。“下個樓就能辦業務、剪頭發,這集市辦到心坎里了!”張大爺點贊道。
“睦鄰小集市”則融入日常,黨員群眾化身“環境美容師”“文明宣傳員”,清理樓道雜物、宣傳垃圾分類,同時為獨居老人送餐、幫家長臨時看護孩子。“現在樓道不僅干凈,鄰居還一起種綠植,看著就舒心。”供電小區居民劉姐說。小集市以“微服務”推動“大文明”,實現環境整治與新風傳遞的雙贏。
典型引領樹新風點亮精神家園“航標燈”?
街道深挖“平凡英雄”價值,讓好人好事從“盆景”變“風景”。
“中國好人”代偉20年照顧空巢老人、資助貧困學生;外鄉人王文勝扎根淮北后成為社區“編外主力”;“光明使者”孫燕飛28年堅守電力一線……街道通過道德講堂、社區宣講傳遞這些暖心故事,并孵化“時間銀行”“新市民互助會”等志愿項目,形成“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連鎖效應。
文明為筆繪就幸福畫卷?。從陣地互聯到情感共鳴,從月度趕集到鄰里互助,從榜樣選樹到精神傳承,東街道以文明實踐為筆,繪就了“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生動畫卷。這里的文明,是樓道的歡聲笑語、集市的暖心互動,更是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溫暖動力,為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梁衛華 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