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黎街道學院社區始終將老年群體的需求放在心上,組織黨員先鋒崗以“走著辦公”為抓手,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溫暖夕陽。
工作中,社區黨員干部帶頭踐行這一工作法,堅持“走著用眼睛看、走著用耳朵聽、走著用嘴巴問、走著用心思考、走著‘用情’解民憂”,把服務送到老年居民的心坎上。
上周二傍晚,社區黨總支書記劉麗麗趁著居民下班回家的時段在小區里走訪。路過孫其海家門口時,劉麗麗看到72歲的獨居老人孫其海手里捏著一張褶皺的繳費單——這是她用眼睛“看”到的細節。“孫大爺,這是在看啥呢?”劉麗麗快步上前打招呼。“這水電費單子,我眼神不好,看不清截止日期,也不知道咋在手機上繳,正犯愁呢。”老人說道。
劉麗麗拉著老人坐在板凳上,一邊幫他撫平單子上的褶皺,一邊輕聲詢問:“大爺,平時家里就您一個人,除了繳費,還有啥不方便的不?”——這是用嘴巴“問”出實情。老人嘆了口氣:“孩子們在外地工作,倆月才回一次。我這膝蓋不好,出去倒垃圾都費勁,更別說去銀行繳費了。”劉麗麗靜靜聽著,把每一個細節都記在隨身的筆記本上——這是用耳朵“聽”清訴求。
往社區辦公室走的路上,劉麗麗心里已經做了打算:孫大爺的情況不是個例,小區里獨居老人不少,繳費、出行都是難題。得趕緊統計類似需求,協調志愿者結對幫扶。社區網格員在走訪的過程中如發現不方便出門繳水電氣費的老人,老人可把現金交給網格員,由網格員通過自己的手機幫助老人繳費——這是用心“思考”對策。回到社區后,她第一時間在老人的信息檔案中標注“高齡獨居+行動不便+生活繳費困難”,第二天一早就安排黨員志愿者丁昌峰與孫大爺結對,定期上門幫老人代繳費用、倒垃圾,還聯系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定期上門為老人檢查膝蓋。
沒過幾天,劉麗麗再次路過孫大爺家,特意看看情況。老人正和鄰居一起整理剛買的蔬菜,臉上露出了笑容。“劉書記啊,你這‘走著辦公’真是辦到了我們老人的心坎里!現在繳費有人幫,看病有人管,是真貼心!”
正是這樣“走”出來的民情、“問”出來的需求、“想”出來的辦法、“做”出來的實效,讓黨員先鋒崗成為守護耆老的溫暖港灣,讓夕陽紅在細致服務中愈發燦爛。
記者 鄒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