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相山區的夜晚被次第點亮的燈火喚醒。從街頭巷尾升騰的煙火氣到商鋪櫥窗透出的暖光,這座城市的“夜經濟”正以蓬勃姿態舒展畫卷,成為最具生命力的城市印記。
“老板,我要兩份土豆絲卷餅,多放辣!”“哎,你看這個珍珠項鏈,配我那條裙子是不是正好?”剛走到國購廣場入口,此起彼伏的吆喝與閑談聲就已先聲奪人。穿格子衫的男生舉著剛出爐的烤冷面匆匆走過,扎馬尾的姑娘正對著飾品攤的鏡子試戴發夾。
小攤販們紛紛支起彩燈攤位,手工飾品在暖光下閃著細碎光澤,創意手作與傳統小吃在同一方天地里各顯風采。烤串的油脂滴落炭火,滋啦聲響里混著攤主“剛出爐的烤腸,五塊錢兩根”的清亮吆喝,穿校服的孩子舉著晶瑩的糖葫蘆穿梭其間。
討價還價的笑語、撕開包裝紙的脆響與食物的香氣纏在一起,將夜晚的市井氣息釀得愈發醇厚。這里不僅是購物的場域,更成了市民卸下疲憊的棲息地,隨手買一份小吃,便能在人潮中觸摸到城市最本真的溫度。
“變化太大了!”剛從外地回來的王女士捧著奶茶站在云集街角,“五六年前離開時,晚上八點多街道就冷清下來,想找個地方坐坐都難。現在我回來好多天了,收藏的店鋪還沒吃完逛完呢。”她指著不遠處的甜品店,“那是我在外地常吃的連鎖品牌,以前總盼著家鄉能有,現在不僅有了,還多了好多本地特色的創意小店。”正說著,街角傳來歌聲,幾個年輕人隨著節奏輕晃身體,王女士舉著手機拍攝這一幕,笑著說:“得拍給外地朋友看看,咱家鄉的夜晚多么美,現在比大城市還讓人舍不得回住處呢!”
云集商圈不僅僅有各種美食,還透著別樣雅致。店鋪櫥窗里,設計師手作飾品泛著柔光,文創貨架上的城市主題明信片記錄著本地故事。年輕人結伴進店,指尖劃過棉麻服飾,試衣間傳來搭配討論。逛累了,轉角咖啡館飄出烘焙香,臨窗座位上,有人敲著筆記本,有人分享日常,窗外人流與店內靜謐形成奇妙和諧,讓夜晚的愜意更顯豐富。
穿過商圈,慶相橋畔的牛牛碳鍋店正迎客流高峰。木質門楣下,碳鍋“咕嘟”作響,鮮嫩的羊肉在骨湯里翻滾,搭配本地青菜與豆腐,香氣里帶著家常暖意。熟客招呼老板加湯,新食客詢問辣度,年輕人碰杯聲混著湯汁沸騰聲,讓小店成了夜晚最暖心的港灣。
從國購廣場的市井熱鬧到萬和巷的煙火蒸騰,從云集的潮流愜意到牛牛碳鍋的溫情相聚,相山的“夜經濟”早已不只是買賣與消費。它是上班族卸下疲憊的角落,是街坊鄰里閑話家常的場地,是年輕人追逐新潮的舞臺,更是這座城市鮮活的心跳。夜色漸深時,街巷里的燈光更亮了,笑聲更醉人。這璀璨的夜景和笑聲里,藏著相山人日子里的甜,也映著一座城市向上生長的力量。
記者鄒晨光見習記者楊紫晶
攝影記者黃鶴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