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街巷的外賣騎手、日夜奔忙的網約車司機、走街串巷的快遞小哥……新就業群體以腳步丈量城市,用汗水澆灌希望,既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城市建設的生力軍,更是社會治理的新興力量。聚焦這一群體的需求與期盼,相山區全面推進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將城市的關懷與溫暖轉化為可感可及的服務,不斷提升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獲得感與榮譽感。
陣地友好:打造“路上的家”
“以前送外賣累了,只能在電動車上休息一會兒,現在有了24小時驛站,不僅能喝水熱飯、休息充電,遇見同行還能聊聊天,這些服務很實在,也很便利。”外賣騎手李輝輝對“益新一驛”步行街站贊不絕口。
走進“益新一驛”驛站,空調、飲水機、微波爐等設施一應俱全,滿足新就業群體取暖納涼、飲水熱飯、歇腳充電等基本需求,騎手直接掃碼進站,享受暖心服務。近年來,相山區以“八有八建”為標準,在核心商圈、商務樓宇等新就業群體活動密集場所,高標準建成61個“益新一驛”服務站點,讓新就業群體從“無處落腳”變為“處處有家”。
38個“騎手友好社區”、萬達廣場友好商圈、惠苑路步行街友好街區等多元“友好場景”的建成,為新就業群體構筑起“全周期服務、全鏈條支持、全方位融入”的服務矩陣。
服務友好:構建關愛體系
去年以來,相山區掛牌“友好商戶”76家,為新就業群體打造全方位的貼心服務,包括歇腳納涼、充電飲水、就餐優惠、理發折扣、健康咨詢等服務,營造出更加和諧、友善的網約配送環境,讓新就業群體在辛勤工作的同時,切實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尊重。
在重要節日節點,一場場服務慰問活動成為溫暖傳遞的紐帶。結合“五一”“七一”,點亮187個“微心愿”,將關懷落到實處。新春團圓夜,一頓暖心年夜飯驅散寒意,元宵佳節時,一份份關愛禮包傳遞溫情,讓新就業群體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與幸福感,真切感受到“家”的溫暖。
治理友好:共建幸福家園
外賣騎手梁育軍在送餐途中發現一樓棟存在飛線充電現象,隨即拍照上傳至“隨手拍”微信群。當日,社區工作人員迅速響應,完成了隱患整改。
“以前送餐時看到電瓶車進電梯、違章停車等不文明現象,總苦于沒有反饋渠道?!彼f,“現在有了‘隨手拍’微信群,我們既能為城市治理出份力,還能用積分兌換獎品,大家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p>
在“隨手拍”微信群內,各類問題反饋此起彼伏。社區工作人員與“相城騎手”建立起緊密的溝通協作機制,針對騎手們反饋的問題,第一時間核實情況、落實整改,形成“發現問題—反饋社區—獲得積分—積分兌換”的高效閉環,不僅激發了新就業群體參與城市治理的熱情,也讓社區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路徑。
相山區選聘88名新就業群體擔任兼職網格員,發揮走街串巷、人熟地熟優勢,參與政策宣傳、隱患排查等,成為社區治理好幫手。完善積分獎勵機制及兌換流程,依托部分黨群服務中心、黨群驛站設立積分超市,通過積分換商品的方式推動新就業群體積極融入基層治理。
關愛一群人,溫暖一座城。下一步,相山區將持續推進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創新工作方法,讓新就業群體更有歸屬感、獲得感和榮譽感,實現新就業群體與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共同繪就城市美好生活新畫卷。
記者 鄒晨光 通訊員 張鳳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