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隨著氣溫升高、降雨量增多,蚊蟲活動愈發活躍起來,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也顯著增加。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科專家提醒市民,要警惕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積極做好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等預防舉措,切實筑牢健康防線。
“蚊子雖小,卻可能通過叮咬傳播多種傳染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大麻煩。”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科專家告訴記者,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病是在全球廣泛流行的3種常見病毒性蚊媒傳染病,這三者均主要由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叮咬傳播,不會通過日常接觸或呼吸道傳染。截至目前,我市雖未發現埃及伊蚊,但處于白紋伊蚊(別稱“花蚊子”)的活動范圍之內。
預防蚊蟲叮咬,即可降低蚊媒傳染病傳播的風險。清積水、滅成蚊就是其中的關鍵舉措之一。
“蚊子的生活周期有4個階段,卵、幼蟲(孑孓)、蛹和成蟲。其中前三個階段的生長,水是必不可缺的。因此,清除蚊子藏身地,首先就要清除積水。”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科專家介紹,家中有積水的地方就是容易滋生蚊子的溫床,如瓶罐、廢舊輪胎、花盆、下水道、雜物堆等區域,保持這些地方的干凈、干燥,就能不給蚊子提供繁殖的機會。因此,要定期檢查并清理家中及周邊的積水容器,如花盆托盤、瓶罐等,防止積水;對于水養植物,要定期換水洗瓶;儲水容器應嚴密加蓋;廢舊輪胎應鉆孔排水或遮蓋,露天堆放的物品需用防雨布遮蓋;養有觀賞魚的家庭,可以同時養一些食蚊魚,通過吞食魚缸內蚊子幼體孑孓,達到滅蚊效果。
夏季蚊子活動頻繁,無論是居家還是外出時,都無處不在。所以,做好個人防護,也是有效預防蚊媒傳染病的重要舉措。
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科專家表示,在戶外活動時,尤其是清晨和傍晚白紋伊蚊活躍時段,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在皮膚暴露部位和衣服上噴涂含有避蚊胺(DEET)、驅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驅避劑或驅蚊花露水,并盡量減少在戶外樹蔭、草叢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時間。在家中,要安裝紗門紗窗和蚊帳,可采取電蚊拍或滅蚊燈等物理措施防蚊滅蚊,也可以使用電熱蚊香液、蚊香等化學手段滅蚊。
暑期是出游的高峰期。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科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出行前要查詢目的地蚊媒傳染病的發生情況和防控建議,一旦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等相關癥狀要立即就醫,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以便醫生能夠及時準確地診斷和治療。
記者詹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