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淮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市錨定工業與科技領域戰略布局,于2023年8月成立淮北市產投集團。
集團立足我市主導產業,通過“產業投資+資本運營+資產管理”三輪驅動,構建多元化“基金矩陣”,推動戰略新興產業布局與產業集群縱深發展。以“產業投資與運營、資產管理與服務、數字經濟與金融”為主業,產投集團正成為鏈接資本與產業、賦能創新與轉型的重要引擎。
未來,集團將持續發揮國有資本引領作用,為淮北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產投專刊》將記錄產投實踐,見證產業躍升,與您共同探尋城市發展的“產投力量”。
當人工智能忙著“看圖說話”“分析指令”,是誰在幕后教它認圖識字,聽音辨聲?答案就藏在數據標注師的鼠標和鍵盤里。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市科創中心大數據辦公樓的安徽硅硯人工智能基礎資源技術有限公司(硅硯智標),撲面而來的是充滿活力的數字化工作場景。年輕的數據標注師們正專注地盯著屏幕,指尖在鍵盤與鼠標間快速躍動——打點標框、勾畫輪廓、標注分類,每一個精準的操作都在為人工智能系統注入高質量的“數據養分”,實現基地內智能駕駛、大模型訓練、內容審核三大業務板塊的高速運轉。
年輕的事業:打開智能世界的“大腦”
在硅硯智標里,數據標注師們處理的,是智能駕駛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通過采集車收集的路燈、指示牌、車道線等道路信息,以及賦予機器理解人類語言的能力,如發音、情感、意圖等。這些標注后的“營養餐”,將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有需求的互聯網大廠和車企,成為其訓練AI模型的“美味口糧”。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我們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7歲,正是AI行業的同齡人。”硅硯智標總經理范雪梅說,“年輕人服務年輕的企業,能更快更清楚地了解企業的訴求。”據悉,這家成立不久的年輕企業已與國內多家頭部平臺建立起了深度合作。
“硅硯智標”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場“年輕”的奇跡。從今年4月8日項目入駐到首批員工完成培訓入職,再到近1萬平方米的智能化數據服務基地初具規模,僅用70余天,這里就完成了從“概念”到“業務落地”的蛻變。
為助推企業快速成長,市科創中心圍繞算力調度、政策服務、金融服務、人才服務、場景對接等環節,著力破解算力貴、融資難等企業普遍存在的“成長的煩惱”。
“青年人擁有的年輕化思路和心態,以及快速學習能力,能夠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市產投集團科創中心負責人說,“在我看來,正是這群投身人工智能事業的年輕人,將科創淮北、活力淮北的目標具象化,淮北產投也一定要為青年人才的發展做好托舉。”
年輕的創業者:數字技術賦能家鄉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年輕企業的“淮北基因”不容忽視。硅硯智標董事長王永基是淮北人,在外創業成功后選擇回鄉發展。
從上海到南京,從南京到淮北,王永基帶領團隊在人工智能及其周邊領域持續探索,將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帶到淮北,專注于為AI模型打造“數字糧倉”。公司以多模態數據服務為核心,構建了覆蓋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語音的全場景數據生產體系,提供包括自動駕駛道路場景標注、工業質檢缺陷識別、城市安防目標追蹤、智能客服情感分析等智能標注服務。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標注平臺,標注效率較人工提升40%,精度穩定在99.2%,現已服務15家AI企業。同時,公司引入區塊鏈存證系統,實現數據全流程可追溯,并通過公安部數據安全檢測,成為長三角地區少數具備全鏈路合規能力的數據服務商。
“最初只是支持他想要為家鄉做些事情的心愿,隨著深入了解,我們發現淮北確實是片創業沃土。”作為事業與生活的雙重伙伴,范雪梅這樣評價企業落戶淮北的決定。她指出,這座老工業城市兼具區位優勢與人才基礎——便利的交通條件、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及較高的人口素質,為數據標注等AI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同時,政府及園區的大力支持,也讓企業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范雪梅告訴記者,連日來,市科技局、數據資源局、投促中心、產投集團等部門專程到企業走訪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實際需求,并針對性地為企業匹配適合的扶持政策。
年輕的未來:大模型的“熱帶雨林”孕育生長棟梁之木
對于人工智能產業來說,人才隊伍的建設是產業能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我們建立了階梯式培養體系,為員工規劃了從初級標注員到高級工程師,再到項目管理者的完整成長路徑,讓每位員工都能在數字經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王永基介紹。此外,硅硯智標不僅是數據服務提供商,更致力于構建本地化AI生態。畢竟,AI已經不再是那個牙牙學語的孩童,它們需要學歷更高、能力更強的老師,才能繼續成長。
未來,硅硯智標將以“數據+人才+生態”為核心戰略,立足淮北、輻射長三角,打造集數據服務、算力支撐和人才培育于一體的AI基礎資源服務體系。計劃3年內成為華東地區領先的數據標注與算力服務商,5年內建成區域性數據要素流通中心,最終建設成為近2000名員工規模的數據標注基地。
在人才培育方面,硅硯智標將聯合淮北師范大學等高校共建AI實訓基地,開設數據標注等定向課程,3年計劃培養1000名專業人才。同時規劃建設“AI數據服務產業聯盟”,集聚數據清洗、算法優化等配套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預計可降低企業協作成本30%。這一系列舉措將實現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指尖輕點,勾勒AI認知世界的輪廓;鍵盤敲擊,標注智能駕駛前行的軌跡;耳畔細辨,捕捉聲波起伏的韻律。在這片人工智能的沃土上,硅硯智標正以“數據標注+”為核心,積極構建產業鏈生態,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為AI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
>>話題談
市產投集團科創中心負責人:全要素生態托舉AI產業
在科創中心,用全要素打造閉環生態、讓優服務提供專業支撐、以新場景促進落地迭變,最終放大人工智能的乘數效應。硅硯智標的成功入駐,不僅為我市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項目提供數據支持,還可以帶動產業的上下游合作。相信在不久之后,“上下樓就是上下游”“鄰居是合伙人”將成為中心的日常。
硅硯智標董事長王永基:歸巢人才的“家鄉科技土壤”情結
數據標注產業作為大數據產業、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的前置產業,對于激活數據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我深知淮北青年對家鄉發展轉型的渴望。從南到北走過許多城市,看到越來越多淮北籍人才想回鄉發展。進入工業4.0時代,希望以人工智能、全鏈路流程化的實踐經驗,為家鄉打造適合年輕人的科技創業土壤。淮北的轉型需要每個游子的參與,這正是我們硅硯智標扎根家鄉的意義。
硅硯智標總經理范雪梅:數據標注與城市轉型的雙向奔赴
數據標注是構建高質量數據集的關鍵環節。
我們將依托淮北扎實的產業基礎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富礦”,持續激活城市轉型動能。同時,聚焦大模型垂類應用、算力優化等前沿領域,通過系統化培訓推動人工標注與人工智能標注的深度融合,搭建創新企業與傳統產業間的深度鏈接,對齊人類與人工智能的認知邊界。
記者 于曉 通訊員 丁維生 趙壘 實習生 曾嘉琪 攝影記者 馮樹風 通訊員 丁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