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銘刻著革命先輩智慧與膽識的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文昌宮,跟隨講解員的敘述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沉浸式感受“聽黨指揮、依靠人民、團結協同、決戰決勝”的思想偉力;走進朱務平烈士紀念館,朱務平烈士堅定的理想信念、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深深震撼著每一名年輕干部。“淮北人才日”到來之際,為賡續紅色基因、強化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濉溪縣臨渙鎮組織鎮村年輕干部走進當地紅色教育基地,接受觸及靈魂的思想洗禮,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此次紅色教育之旅,是臨渙鎮傾力培養年輕干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面對鄉村振興的時代命題,臨渙鎮黨委、政府深刻認識到,青年人才是推動發展的核心動能。該鎮堅持因地制宜,精心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培養體系。堅持理論鑄魂與實踐淬煉相結合,定期舉辦青年干部培訓班、讀書會,夯實年輕干部理論功底;大膽將年輕干部放到信訪維穩、項目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一線戰場”經受鍛煉,讓他們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增長才干。堅持“導師幫帶”與自主創新相促進,實施“青藍結對”工程,由經驗豐富的老干部與年輕干部結成對子,傳授基層工作經驗;鼓勵年輕干部在電商發展、鄉村治理等領域大膽探索,為其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堅持嚴管與厚愛并重,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樹立實干導向;在生活上主動關懷年輕干部,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讓年輕干部既能“沉得下心”,又能“扎得住根”。薪火相傳,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培養措施,一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年輕干部在臨渙鎮迅速成長。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群眾家中,成為政策落地的“宣傳員”、民情民意的“信息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為古鎮臨渙的發展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
“站在先輩們奮斗過的地方,我更加理解了‘初心’與‘使命’的重量。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干部,我們必須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將這份紅色精神轉化為服務人民、建設家鄉的實際行動。”紅色之旅中,“00后”鎮干部周一多說道。此次參觀學習,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望,更是一次以紅色歷史鑄魂、以一線實踐礪能出征的動員令。這種注重精神傳承與能力鍛造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年輕干部成長打下堅實基礎,推動形成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
“我們堅持多措并舉,提供精準化、接地氣的成長支持,就是要讓年輕干部真正知道從哪里來、往哪里去。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新時代干部人才隊伍建設要求,努力為青年成長鋪設‘快車道’,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青年鐵軍,為建設美麗家鄉、加快鄉村振興持續貢獻青春力量。”臨渙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祝天琪表示。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萬子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