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農業數字化轉型趨勢,破解農產品“種得好”與“賣得好”銜接難題。近日,濉溪縣2025年高素質農民農業信息化應用培訓班開班。全縣各鄉村的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主體從業就業人員等50名學員齊聚一堂,開啟“文化素質+數字技能”雙提升的學習之旅,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動能”。
活動中,濉溪縣農業農村局科教股負責人王化龍從農村電商、數字農業、品牌建設等維度,深入解讀當前農業信息化相關扶持政策,闡述農業信息化應用對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意義。同時,結合當地部分農戶通過短視頻營銷、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增收的典型案例,引導學員們打破傳統經營思維,主動擁抱數字技術,將信息化工具轉化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新利器”,切實肩負起鄉村振興“骨干力量”的使命。
本次培訓班以“實用性+創新性”“傳統農技+現代科技”為核心,構建“線上+線下”“理論+實踐”深度融合的培育模式。在理論教學環節,授課師資圍繞短視頻營銷、選題素材挖掘、文案創作技巧等開展專題授課,同時融入農業法律法規、職業素養等綜合素養課程,全面提升學員的數字技能與綜合素養。精心選定淮海壹號電子商務產業園作為核心實踐基地,組織學員實地觀摩電商企業運營流程,近距離感受數字化營銷為農產品銷售帶來的變革,學習農產品線上店鋪搭建、直播帶貨技巧、物流倉儲管理等實戰內容。
記者從濉溪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作為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信息化應用培訓聚焦“培育實用型數字農業人才”核心目標,從課程設計到實踐安排均緊密貼合農戶實際需求。為進一步拓寬學員視野、學習先進經驗,后期還將組織學員赴山東省相關農業信息化示范基地開展交流學習,借鑒外地在數字農業應用、農產品品牌數字化打造等方面的成熟模式。針對學員在農業信息化實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運營困惑,安排專技人員開展為期一年的跟蹤服務,提供精準指導,真正讓數字技術成為農戶增收、產業增效的“助推器”。
記者肖干通訊員徐本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