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安徽科技創新提出明確要求。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在緊鑼密鼓召開答好“創新之問”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專題會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破解創新鏈產業鏈“相望難相見”座談會,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增效、煥新升級座談會3場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壓實責任的基礎上,9月25日,濉溪縣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引領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錨定“保十爭百”目標任務,扎實推進“12345”戰略部署,在全國找位次、全省爭一流、皖北當第一,凝心鑄魂強引領、固本補弱促提升、破壁攻堅激活力,高質量答好“創新之問”,深入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濉溪篇章。
找準方向標桿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長三角主要地區2.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金屬新材料、裝備制造、化工等主導產業集鏈成群,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對接滬蘇浙銷售額6.31億元……置于國家戰略的宏大坐標系中謀劃,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濉溪縣而言,絕非簡單的空間對接,而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時代大考,優勢明顯、潛力巨大,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9月17日,濉溪縣召開答好“創新之問”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專題會議。
“要堅持全心全力、全面全域、全鏈全策、全程全速,在思想對標中把準方向、凝聚共識,在問題導向中轉換思維、革新理念,在系統推進中構建格局、突破發展,在效能釋放中提質增效、加速顯現?!睍希形N㈠∠h委書記黃韡指出,各級各部門要深刻理解國家戰略的宏闊背景與深遠意義,準確把握歷史機遇的時代內涵與實踐要求,充分肯定綜合優勢和巨大潛力,在長三角先發城市中找準標桿,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
凝聚思想共識,匯聚奮進力量。與會縣領導,各級各部門負責同志等深感使命在肩,圍繞等高對接、協同聯動、互聯互通、共保共享,推動濉溪縣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暢所欲言,充分展現出敢闖敢試、主動融入,將挑戰轉化為機遇,把短板鍛造為跳板的積極姿態,凝心聚力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
企業家坐“C位”聚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創新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產業轉型的現實路徑,更是保持縣域發展的強大動力。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近年來,濉溪縣聚焦科技成果轉化,設立創新平臺、飛地、參加科創大賽、購買科技成果實施獎勵,成立2億元新材料產業基金,建立南京-濉溪飛地孵化器、杭州-濉溪科創飛地。截至目前,全縣獲批國家眾創空間1家,省特色產研院1家(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省企業研發中心10家,認定外資研發中心1家(皖北唯一),獲批國家科技小院1家。濉溪經濟開發區科技企業服務中心累計孵化企業135家,畢業企業25家,申請知識產權225個。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4家,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5家,推動100余家企業同中國礦大、江南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建立產學研用合作關系。
9月18日,黃韡主持召開濉溪縣答好“創新之問”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破解創新鏈產業鏈“相望難相見”座談會。
會上,理士電源、英科醫療、力幕科技、永民種業等企業負責人和年輕干部代表等,應邀坐在“C位”。在深入調研和思考的基礎上,大家圍繞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新鏈緊扣產業鏈等集思廣益、踴躍建言。
構建機制“服務包”,暢通轉化“高速路”,搭建供需“連心橋”。濉溪縣科技局局長金蕙梅表示,在廣泛吸納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當地將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政企協同,加快形成信息共享、政策協同、工作聯動的科技成果轉化孵化“一盤棋”格局,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培育鏈條,加快實現企業需求與科研供給的精準對接,真正破解創新鏈產業鏈“相望難相見”問題,讓更多科技成果在濉溪落地、開花結果。
匯聚“金點子”讓“老樹發新芽”
“轉型升級非空中樓閣,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底座。我們堅信,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和技術投入……”9月24日,在濉溪縣答好“創新之問”暨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增效、煥新升級座談會上,安徽亞明鋁業科技副總經理蔡敏華的發言,引發全場共鳴。
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環境和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濉溪縣委、縣政府堅持“工業立縣、產業強縣”,將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縣工信局局長李明星介紹,濉溪縣著力強化創新賦能,深化“數字+”融合,加快綠色生產轉型,提升為企服務質量,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2024年,濉溪縣高端鋁基復合材料特色產業集群成功獲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25年,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獲評安徽省中小企業集群特色產業集群。
“會議的核心命題,就是推動濉溪的傳統產業在新質生產力浪潮中‘老樹發新芽、開新花、結新果’。”會上,黃韡邊聽邊記,不時與參會企業負責人、年輕干部等交流探討,要求有關部門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充分吸納,堅持系統思維、問題導向,切實把“金點子”轉化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金鑰匙”。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與發展的必答題。只有主動擁抱變革,突破轉型瓶頸,才能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占據主動,要把握大勢、提高認識,明確路徑、精準發力,強化擔當、優化環境。”黃韡指出,全縣上下要切實增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感,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智改數轉、低碳轉型。要聚焦集群化發展,強化政策保障,完善推進機制,夯實人才支撐,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整體躍升,統籌協調傳統產業煥新升級工作督促落實,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推動更多資金配置到產業轉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匯聚產業升級澎湃動能。
答好“創新之問”奮力“保十爭百”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區域經濟的基本單元、省域經濟的堅實支撐。
“十四五”以來,濉溪GDP從2022年的540.8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647億元,增量超百億,連續九年位居全省前十、皖北第一。今年上半年,濉溪縣延續了良好勢頭,29項工作獲得省級、國家級榮譽。《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5》中,濉溪縣位列“2025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第99名,首度入圍“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軌道行穩致遠。
與此同時,放眼全省乃至全國,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據統計,“2025賽迪百強縣”榜單中,躋身“GDP千億俱樂部”的縣域增至62個,較去年新增3個,“標兵”在奔跑,“追兵”更加迫近。
堅定不移筑牢“保十”根基,堅持不懈拼搏“爭百”目標。9月25日,濉溪縣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對今年以來的工作“回頭看”,對下一步工作“向前謀”,勇挑重擔、奮楫爭先,鞏固拓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以優良作風保障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組建鋁基新材料、種業等創新聯盟,實現場地、實驗室、設備、人才、成果共享;堅持“既謀破舊又謀立新”“既謀上情又謀下情”“既謀整體又謀重點”,優先錨定和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制約發展最堵塞的難點問題,以問題小切口打開改革突破口,讓更多“濉溪經驗”走出安徽、走向全國;緊盯“環太湖”等重點區域,激發基金招商“一新”潛力,挖潛“老樹”“老板”“老鄉”“老師”“四老”資源,統籌“主力軍”“生力軍”“雇傭軍”“三軍”力量,抓好精準招引,實現引進一個大企業、突破一個大產業、形成一條產業鏈;“零差別”對待本地企業和招商企業,決不能“招來女婿氣走兒”,做到問題“零容忍”、交往“零梗阻”,讓廣大干部放下包袱、打消顧慮,滿腔熱情支持和服務企業發展……會議指出,要高質量答好“創新之問”,加速等高對接,加深協同聯動,加快互聯互通,加強共保共享,引領思想解放,提升發展能級,暢通要素流動,增進民生福祉,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為全面創新深入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提供堅強保障。吹響了思想破冰、行動破題、作風破局,在變局與變勢中找方向,在聚焦與聚力中求突破,在擔責與擔當中創一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奮進號角。
拉高標桿,主動融入,破舊立新,奮起直追。濉溪縣廣大干群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堅定信心決心,凝聚磅礴力量,奮力作好“創新之問”的“濉溪之答”,共同譜寫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濉溪的嶄新篇章。
記者肖干
通訊員劉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