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來,淮北地區多晴少雨,氣溫偏高,部分農田出現旱情。濉溪縣干群齊心協力,農業、水利、氣象等部門協同聯動,樹牢底線思維,擰緊責任鏈條,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全力以赴抓好抗旱各項工作。
及時研判應急響應。濉溪縣暢通信息會商研判渠道,組織氣象、水務、應急、農業農村等部門進行會商,安排部署抗旱工作。根據天氣形勢變化,于7月24日18時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督促各成員單位按照預案要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旱情發展態勢,進一步落實抗旱設備的維護保養、溝渠清淤清障、淘井洗井、補墑造墑、澆灌等抗旱措施,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最大限度減輕旱情影響和損失。
深入一線聯系指導。濉溪縣落實農技人員包村、村干部包隊的抗旱聯系制度,成立技術指導組11個,組織全縣213名農技人員(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1200人次。依托媒體平臺,發放明白紙,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宣傳,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抗旱技術指導意見400余次,大力營造全民參與抗旱的良好氛圍。
統籌水源工程調度。濉溪縣科學測算用水供求,建立用水臺賬。通過閘站調度,采取“蓄、引、提、調、排”等方式進行水源調配。依托地形自然高差,利用翟橋南涵、岱橋南涵通過巴河、新沱河分別向濉臨溝、戚家溝等大中溝引水約400萬立方米。設置臨時水泵由澮河向沿線大溝提水約110萬立方米。在干旱的溝塘底部開挖臨時土塘38處,開辟灌溉水源。7月27日完成淮水北調工程向新沱河調水約300萬立方米,為全縣城鄉生活用水提供水源保障。
及時預警保苗護安。濉溪縣建立干旱監測日報制度,及時發布干旱預警、河道水情信息,發布苗情、土壤墑情、病蟲情報報告,科學分析研判旱情趨勢,及時發布監測預報,把握防旱抗旱工作的主動權。五溝鎮協調專業洗井團隊,全力開展淘井、洗井及井管維修,各村組織黨員干部成立抗旱服務隊,重點幫助困難群眾解決抗旱難題,加快整體抗旱進度;南坪鎮全面調配轄區內河流、溝渠、機井等水利設施,通過“二級提水”方式,確保耿廟的陳溝閘、朱溝閘,蔣湖的萬家溝閘,朱口的肖家溝閘等4個溝閘水源不斷流向田間,保障農作物灌溉需求;雙堆集鎮堅持“蓄、引、提、調”并舉,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及時開展應急水量調度,千方百計增加可用水源,全力保障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廣泛發動干部群眾參與抗旱澆灌,投入各類灌溉機械約5.6萬臺,淘井打井640眼,每日澆灌面積約20萬畝次。截至7月27日,全縣累計澆灌面積202萬畝次,切實增強了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
記者 肖干 通訊員 劉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