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濉溪縣鐵佛鎮古城村鑫源家庭農場1350畝玉米地里生機盎然。一條條黑色滴灌帶如同埋在土壤中的“毛細血管”,正將水分與養分精準輸送到每株玉米根部,滋潤著作物茁壯成長。
“今年天氣干旱,玉米正處在抽雄吐絲的關鍵期,需水量特別大。”農場主王建平望著長勢喜人的玉米田,難掩喜悅,“多虧了政府推廣的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項目,省時、省力、省水,還高效,徹底解決了我們種植大戶的后顧之憂。”
今年以來,濉溪縣農業農村局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進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重點扶持規模經營主體應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該技術通過將滴灌帶埋于地下,根據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需肥規律,定時定量把水和養分輸送到作物根系周圍,既實現了農業節水增效,又為糧食穩產增產上了“雙保險”。
“這套技術給農民帶來的好處看得見、摸得著。”鐵佛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負責人給記者算起了經濟賬,“采用滴灌技術后,每畝地節水3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20%,人工成本直接砍掉一半。”
如今,這些看似普通的塑料管,讓每一株玉米都能“喝”到恰到好處的水、“吃”到精準配比的肥,將科技創新的活力源源不斷注入田間地頭。不少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莊稼人都說,干了大半輩子農活,從沒想過澆地施肥能這么省心。
目前,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項目在鐵佛鎮的實施面積已達18500畝。這項“接地氣”的農業科技,正為當地筑牢糧食安全防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打下堅實基礎,讓廣袤田野孕育出更多飽滿豐碩的“黃金穗”。
記者 閆肅 通訊員 朱建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