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煤塵大得看不見人,現在在綜采面也能干干凈凈地干活掙錢了!”9月22日上午,在中煤三建集團朝源煤礦井下,有著14年工齡的綜采工陳偉站在明亮整潔的巷道里,指著身旁的智能設備感慨。如今的井下,再也不見漫天煤塵、撲面飛灰,穿著整齊藍色工裝的礦工們眉目清晰、動作嫻熟,徹底告別了從前“只剩一雙眼睛能看見”的“黑臉模樣”。
這場“從塵到凈”的轉變,源于朝源煤礦長達6年的粉塵治理。曾幾何時,“灰頭土臉”是煤礦工人的“標配”——設備被煤塵糊住易故障,停工導致收入下滑,更讓礦工們的健康時刻受威脅。而現在,走在井下巷道,規整的智能裝備、潔凈的空氣,讓“井下作業”有了“白領范”的清爽。
“要清潔采煤,護好職工身心健康,這是新時代煤礦管理的必答題。”礦長劉偉洋的話,道出了治理的初心。從2019年建成集團首個智能化工作面,到后續四年陸續落地四個智能工作面,朝源煤礦一步步淘汰落后工藝:采煤機司機、轉載機司機從“煤塵里作業”轉向“操作臺管控”,支架自動噴霧系統實時抑塵,除塵設備迭代升級,從產煤源頭切斷粉塵來源。
31104綜掘面曾因煤塵干燥、掘進距離長,除塵效果不佳。礦上立刻組織技術團隊攻關,30個日夜連軸轉,反復試驗后,四合一“除塵箱”成功破解難題,除塵效果提升超52%。不僅如此,礦里還推行“清廢行動”——大到礦井水、煤渣,小到一團棉紗、一只油桶,都有專人負責無害處理,用細節詮釋國有企業的擔當。
就連最難治理的掘進巷道,也沒落下“除塵功課”。風水聯動噴霧、濕式除塵風機、化學抑塵技術……一項項技術逐個試驗、逐步推進;機電科科長蘇明濤帶著團隊研發“風能除塵箱”,只為“讓弟兄們呼吸得舒服點”;總工程師趙斌緊盯大屏幕實時監測數據,承諾“每一滴外排的水都要干凈”。
如今的朝源煤礦井下,先進技術與設備是“硬支撐”,更動人的是礦工們不再被煤塵遮蔽的笑容。他們曾頂著一身塵土,為萬家燈火輸送能量;現在,終于能在潔凈與尊嚴中堅守崗位,用“清爽上崗”續寫著新時代煤礦工人的新故事。
■記者徐志勤通訊員李繼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