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北市人民醫院,有一位手持“柳葉刀”的醫生。他以仁心為鞘、以專業為刃,為無數患者劃開黑暗、點亮曙光。他就是該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泌尿外科領域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薛勝。
他積極投身醫院學科建設、科教管理等工作,同時為泌尿外科制定學科規劃、提供醫教研業務指導。從高難度手術攻堅到規范化診療推廣,薛勝以醫術為舟、以仁愛為槳,成為患者疾苦中的“擺渡人”和“守護光”。
“極限挑戰”:4小時微創術闖過生死關
“不能再等,必須手術,而且要保功能、保生活質量!”去年8月,薛勝這句話,讓49歲的蔡女士在絕境中抓住希望。
蔡女士患有膀胱多發惡性腫瘤伴盆腔淋巴結轉移,不僅經歷過多次手術,還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和腦梗塞病史,手術風險極高。
薛勝沒有退縮,迅速組織多學科會診,果斷決定實施“腹腔鏡下全膀胱根治性切除術+回腸新膀胱術”——這是泌尿外科手術中的“珠峰”,尤其對女性患者而言,手術需同步完成子宮、附件切除及尿路重建,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
手術臺上,薛勝團隊凝神聚力,在粘連嚴重、血管密布的盆腔中精細分離、精準切除,并運用國際改良Wallace吻合法構建新膀胱。
手術持續了4小時。腫瘤被徹底清除,新膀胱成功重建。結合術后ERAS康復理念,一周后,蔡女士順利康復出院。
不久之后,蔡女士送來了錦旗,上面繡有“醫術精湛解病痛,仁心厚德暖人心”的鎏金大字。這不只是一份感謝,更是一場生死之交的見證。
認知掃雷:規范治療才是“救命路”
臨床中,薛勝常遇到因誤信偏方而延誤治療的患者,葛女士的經歷讓他尤為痛心。
2023年,葛女士確診膀胱癌后因害怕拒絕手術,轉而輕信“江湖郎中”,每月花費上萬元服用偏方,如此近一年。結果腫瘤持續增大,腹部隆起如孕五月,導致雙腎嚴重積水,生命垂危。
2024年5月,葛女士轉診至淮北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薛勝立刻為其制定治療方案,實施腹腔鏡膀胱根治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和尿流改道手術。
手術歷時4個多小時,成功將巨大腫瘤完整切除。術后葛女士恢復良好,無并發癥,順利出院并接受規范的化療。
術后一年,當薛勝和同事帶著“各項檢測數據正常”的報告單上門回訪時,55歲的葛女士激動得泣不成聲:“是薛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走了彎路才知道,規范治療才是真的救命路!”
“很多患者對腫瘤診療存在誤區,不僅耽誤病情,更落得人財兩空。”薛勝深刻意識到,規范是腫瘤治療的基石。為此,他在醫院積極推廣膀胱癌規范治療體系,涵蓋手術、術后化療等全流程;還通過臨床案例科普、健康宣教等方式,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竭力為患者掃清認知“雷區”。
暖心守護:醫護患同心共筑康復橋
“老人年紀大了,恢復要一步一步來,別緊張……”9月14日下午,在泌尿外科病房里,薛勝與家屬溝通著,臉上帶著笑意,語氣溫和堅定。
患者家屬說:“薛主任給我83歲的父親做了膀胱摘除手術,每次查房都仔細為我們講解護理知識。他一笑,我們心里的石頭就落了地。”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居多,且大多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家屬的護理方法直接影響術后康復。薛勝深知這一點,他總會耐心傾聽患者心聲,根據不同家庭情況制定診療方案,從溝通病情到簽字確認,從手術實施到術后回訪,每一步都細致入微。遇到患者病情變化,他更是寸步不離守護在病床前。
“為醫者要竭盡所能,為病人量體裁衣。”這是薛勝常對年輕醫師說的話。在他看來,患者的康復從來不是醫生一個人的功勞,“從就診到出院,從確診到治愈,需要醫、護、患三方同心協力,這是團隊的力量,更是愛的合力。”
技術突圍:為生命注入“尊嚴感”
“精醫、厚德、創新”——這六個字是薛勝的執業信念。
作為臨床醫學博士、蚌埠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薛勝始終走在技術前沿:開展腹腔鏡保留性神經膀胱癌根治術、復雜腎腫瘤保腎手術、達芬奇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微創治療……每一步創新,都是為了讓患者“有尊嚴地生活”。
學術上,他同樣步履不停。身為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他主持多項省級科研項目,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榮譽;作為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務委員,他積極推動區域學術交流,助力基層醫療水平提升。
生命是大自然最珍貴的“藝術品”,而薛勝,正是那位用匠心、仁心去修復它的醫者。從無影燈下的精密操作,到診室里的耐心溝通,從科研攻堅到科普推廣,他始終堅持以“患者獲益”為第一準則。
一把刀、一顆心,薛勝以行動書寫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在守護生命之光的道路上,靜默而堅定地前行。
他說:“一生做好一件事,唯有不辜負,方能得初心。”
記者 徐志勤
攝影記者 梅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