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監控“形同虛設”、問題整改“浮于表面”,這些曾是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監管的突出痛點。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重點營運車輛衛星定位監管薄弱環節,創新構建“數據通報-原因剖析-靶向施策”閉環治理模式,精準破解行業監管難題,為“兩客一危”運輸安全擰緊關鍵“安全閥”,讓群眾出行更安心。
精準畫像找病灶,數據通報亮“家底”。市交通運輸局交通執法支隊直面監管短板,公開通報8月份問題企業、違規車輛的查處結果,披露9月份全市重點營運車輛衛星定位監管全景數據,明確列出上線率不達標、定位信號屏蔽、預警處置滯后等突出問題清單。深挖數據背后根源,市交通監測調度中心從企業主體責任落實、駕駛員操作規范、設備運維保障等核心維度,層層剖析問題產生的關鍵癥結,為后續靶向整改提供精準依據。
靶向施策開良方,四項舉措破難題。針對監管漏洞與行業短板,市交通運輸局推出四項“硬核”舉措,打出精準監管“組合拳”:一是強化數據賦能,推行“每周通報+企業自查+閉環整改”機制,督促企業緊盯監控數據,常態化開展駕駛員安全教育,確保問題整改全流程可追溯;二是深化精準幫扶,由縣交通運輸局、市交通執法支隊組建專項工作組,下沉企業一線,逐一核查違法違規車輛數量、衛星定位上線率等關鍵指標,排查動態監控屏蔽等違規行為,“一企一策”協助解決實際困難;三是規范整改流程,建立“核實-整改-反饋”標準化機制,要求企業接到問題通報后,立即明確整改時限與責任人,相關部門動態跟蹤與復核,嚴防整改流于形式;四是創新分級管控,全面推行“兩客一危”企業及車輛安全碼賦碼制度,依據安全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監管,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實現重點企業精準管控、行業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此次監管提質行動,打破了“通報-整改-反彈”的惡性循環,通過數據驅動、精準發力、多方聯動的模式,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擰緊行業監管鏈條。市交通運輸局將持續深化重點營運車輛動態監控長效機制建設,以科技賦能提升監管效能,推動道路運輸行業安全治理向精細化、智能化轉型,為群眾出行筑牢安全防線。
記者 劉星 通訊員 李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