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省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合肥軍事檢察院聯合發布的英雄烈士和紅色文物保護典型案例中,濉溪縣人民檢察院督促認定、保護散葬無名烈士墓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成為我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門第十三起入選的全國、全省層面典型案例。
濉溪縣是淮海戰役的主戰場,也是淮海戰役總前委所在地,眾多革命先烈埋葬于此。由于歷史原因,烈士遺骨除已集中安葬于陵園外,仍有部分遺骨散葬于濉溪縣境內。因處于行政區劃交界處,管理責任主體不明,3座疑似散葬無名烈士墓長期處于未認定狀態,缺乏管理維護,墓身周邊雜草叢生,堆放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嚴重損害英烈榮光。
202
4年6月,濉溪縣檢察院接“益心為公”志愿者提報該線索,主動商請河南省永城市人民檢察院聯合開展初步調查,明確3座墳墓位于濉溪縣鐵佛鎮梁樓村境內。濉溪縣檢察院于2024年7月2日立案,經走訪多名80歲以上的當地村民及知情人士,大家均回憶認可3座墳墓系烈士埋葬之地,周邊學校、村民自發性組織開展祭掃活動長達30余年。同時,查閱濉溪縣黨史、地方志和革命歷史文獻,調取烈士名錄和犧牲、安葬記錄,并于同年7月3日邀請黨史研究專家等召開論證會,基本確定該3座無名墳墓系散葬烈士墓。2024年7月4日,濉溪縣檢察院與相關職能部門達成磋商意見,相關職能部門開展相關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
之后,在濉溪縣檢察院指導建議下,相關職能部門開展烈士查證、校核工作,確認3座墳墓安葬的是淮海戰役陳官莊殲滅戰犧牲的3名解放軍戰士,系革命烈士,并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益心為公”志愿者等見證下,將3名烈士遺骨遷入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安葬,集中統一保護。2024年11月5日,濉溪縣檢察院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為進一步加強英烈保護,濉溪縣檢察院與相關職能部門會簽了英烈保護協作機制,與永城市檢察院會簽了紅色資源保護跨區域協作機制,并將英烈精神教育納入濉溪縣檢察院普法宣講團主題內容,開展宣講20余場次,受眾超2000人次。
以此案為契機,全市檢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淮北市淮海戰役紅色資源保護條例》,對全市紅色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開展“回頭看”,督促整改問題10余處,推動小朱莊戰斗戰地醫院舊址納入2025年度安徽省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
近年來,我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門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致力于辦理精品案件,著力提升監督質效,已有13起案件入選全國、全省典型案例。下一步,該部門將以典型案例為指引,牢固樹立“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檢察履職基本價值追求,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加快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美好淮北貢獻檢察力量。
記者 俞曉萌 通訊員 余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