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鋁基新材料特色產業創新研究院正式獲批成立,這一消息讓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曉輝倍感振奮:“這是淮北市鋁產業鏈質量基礎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將成為推動安徽鋁基新材料產業向‘高性能、綠色化、智能化’躍升的核心引擎,標志著我市‘質量強鏈’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年來,我市錨定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綠色食品四大重點產業,通過政府多部門協同發力,以質量為核心紐帶,成功推動產業鏈從“單點突破”邁向“集群發展”,走出了一條以質興企、以鏈強市的特色發展之路。
精準施策,為產業鏈“強筋健骨”
聚焦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及裝備、儲能和動力電池等關鍵產業鏈,我市設置了重點任務清單,制定出專項質量強鏈行動方案。
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領域,依托銀邦新材料、中基電池箔等龍頭企業,打造汽車用鋁合金輕量化材料生產基地;在新材料能源領域,推動先進高分子材料向新能源、醫藥農藥中間體等高端領域延伸,形成了“龍頭引領、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質量幫扶,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以前遇到質量難題,不知道找誰求助,現在有了‘一站式’服務,專家上門問診,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一位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近年來,我市創新實施“監督抽查+風險監測+專項整治+事中事后監管+質量幫扶”五位一體監管模式,深入開展產業鏈調研,繪制全景地圖,精準識別質量堵點。
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211萬元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組織專家386人次深入582家企業,開具質量診斷書41份,解決質量問題87個,為企業減免和節約費用超千萬元,帶動新增就業崗位603個。同時,通過1628批次監督抽查、132批次風險監測,有效提升了產業鏈整體質量水平。
集聚發展,產業集群效應“加速顯現”
如今的淮北,產業集聚的“磁場效應”日益凸顯。
通過精準招引和培育,銀邦復合材料、中基電池箔、碳鑫科技等一批鏈主企業相繼落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構建起從電池材料到整車制造再到回收再生的完整體系;新材料產業集聚規上企業超200家,年產值逾400億元;新能源產業去年產值突破119億元;綠色食品產業則在烘焙、休閑食品等細分領域形成優勢。
創新驅動,“淮北智造”閃耀國際舞臺
創新,是質量強鏈的核心動力。
我市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全市已建成新材料產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60家,201家規上企業預計今年產值突破400億元。
一批“卡脖子”技術相繼被攻克:中芬礦山機器的遠程控制濃密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路特威智能機械的防爆柴油機單軌吊機車填補國內空白,家園鋁業的超高倍齒散熱型材擦亮“中國智造”招牌。更值得驕傲的是,中意膠帶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ISO18573:2024將于2025年5月實施,實現了我國在輸送帶領域主導國際標準零的突破。
從“質量強企”到“質量強鏈”,我市以質量為媒,成功串起了產業發展的“珍珠鏈”。未來,這座產業新城將繼續以質量為核心,推動產業鏈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劉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