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聚焦養老服務領域的痛點與難點,通過政策引導、服務升級、主體培育等多維度靶向發力,持續激發養老市場活力,構建起更具溫度、更富效能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撬動市場潛能方面,我市打出政策“組合拳”,出臺《關于加快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為養老產業發展構建全鏈條支持體系。同時,積極開展社會適老化“煥新”工作,將3家商戶及53種適老化產品納入首批商戶及商品庫,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民生保障力度持續加大,今年以來,已為6.9萬余名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2055.5萬元;為3100余名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政府購買居家上門服務近10萬人次,讓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照料。此外,累計建成310個老年食堂,今年以來已服務59.7萬人次,產生就餐補貼162萬元。
優化服務供給是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關鍵。我市著力打造“居家+社區+機構”嵌入式養老模式,目前已建成22家嵌入式機構,覆蓋105個社區,服務15萬余名老年人,讓養老服務更貼近老年人生活。在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上,城鄉三級養老服務中心已建成186家,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村級養老服務站建成151家,覆蓋率達49%,逐步縮小城鄉養老服務差距。醫養結合步伐不斷加快,全市10家醫養機構設有床位1496張,所有養老機構均與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培育多元主體為養老市場注入新活力。我市積極引入江蘇禾康等長三角地區企業,同時培育淮海實業等本土國企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目前全市公建民營、社會辦養老機構占比已達93.7%,形成了多元參與的養老服務格局。在農村養老方面,探索互助性養老模式,組建志愿者隊伍350余支,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務。智慧養老建設成效顯著,構建起“1+4+N”智慧養老服務網絡,全市64家養老機構實現遠程可視化管理,讓養老服務更智能、更高效。此外,還成功培育2家四星級養老機構、2家長三角旅居養老基地,1家機構入選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4年版)》,養老服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通過一系列精準有效的舉措,我市不僅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更激活了養老市場的內生動力,為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 朱冬 通訊員 劉亦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