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至1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欄目組走進烈山區烈山鎮榴園社區,實地探尋榴園社區“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鄉村產業新局面,重點聚焦當地“跨村聯營、聯村共富”繪就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近年來,烈山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系統思維謀劃全域旅游布局,以攻堅姿態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以創新理念激活文旅產業潛能,積極構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全域旅游新格局。2024年,烈山區成功入選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今年上半年,全區接待游客165.45萬人次,旅游收入11.59億元。
串點成線,文旅產業多點開花
7月5日,烈山區古饒鎮秦樓村星空田園景區正式開園。這座占地270畝的景區按照國家3A級景區標準建設,將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休閑體驗有機融合,成為古饒鎮鄉村振興的特色文旅新地標。烈山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統籌全區各項資源,真抓實干,努力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加強組織領導。深刻認識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成立高規格全域旅游創建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形成“一把手”牽頭、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
盤清文旅資源家底。以“山水新城、美麗烈山”為核心品牌,編制全域旅游規劃,以文旅資源分布為軸,進行區域差異化布局。東側整合化家湖、龍脊山、四季榴園等山水自然與農業資源,打造集自然風光游覽、石榴文化體驗、鄉村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帶;中部充分發揮南湖景區優勢,依托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成果,打造城市綠肺與生態教育基地,開發游船觀光、鳥類觀賞、科普研學等旅游項目;南部依托古饒鎮草廟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秦樓鄉土風光、趙集二級揚水站等,發展紅色教育基地、山水田園、70年代水利建筑展現,旨在將烈山區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全域旅游新高地。
實施重點文旅項目。先后完成石榴博物館改造提升、趙集揚水站修復、明清石榴園景觀改造工程、星空田園旅游綜合體,草廟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工程、一礦1958文創園、龍吉云舍等重點文旅項目正持續推進,通過全域布點,推動文旅產業提檔升級。
多方聯動,放大業態聚合效應
5月1日,烈山區石榴紅了文創街區人聲鼎沸,香氣四溢,淮北市第四屆地鍋雞美食文化節在鑼鼓聲中拉開帷幕,通過廚藝比拼、美食體驗、非遺展演等多元形式,打造了一場全民參與的美食文化盛宴,有效拉動假日消費,助力鄉村振興。烈山區依托山水畫廊資源和生態歷史文化,扎實做好“文旅+”文章,不斷增加旅游產品新供給。
推動“文旅+研學”融合發展。挖掘傳統文脈,開發孫氏面塑、李氏布鞋等非遺項目,變非遺產品為旅游商品,研發“烈山印象”“石榴之戀”等文創產品10個系列40余種,用好石榴博物館、草廟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南湖景區等文旅資源,推出四季榴園科普游、紅色文化研學游等旅游線路。
推動“文旅+美食”融合發展。連續舉辦4屆地鍋雞美食文化節,開展“煙火相城、尋味烈山”美食宣傳活動,印制烈山美食畫冊、制作美食宣傳視頻。打造華翊文旅街、石榴紅了文創街區等,為游客提供餐飲、購物、娛樂等一站式服務,通過“美食旅游”,煥活烈山文旅煙火氣。
推動“文旅+體育”融合發展。在“龍脊天路”旅游風景道、化家湖、南湖景區等地,相繼舉辦長三角自行車聯賽(安徽淮北站)、淮北市首屆全國城市精英重機文化節、烈山區首屆汽車旅游文化暨越野(SUV)交流巡游等大型體育賽事活動10余場,通過賽事引流、體旅融合,帶動旅游消費。
活力迸發,釋放文旅消費潛能
9月20日,四季榴園景區四季親子樂園內,成群的小朋友在盡情玩耍,樂享假日好時光。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這里便是孩子們的必打卡景點之一。烈山區把握文旅消費新趨勢,培育多維度沉浸文旅體驗,釋放文旅產業發展新動能。
探索景區托管運營。打破村域限制,四季榴園景區周邊14個村居入股聯營成為合作主體,成立淮北市禾佳景區管理公司,通過“公司聯建、項目帶動、聯營共享”模式,以“龍脊天路”旅游風景道為串聯載體,開發各類娛樂項目10余個。2024年,四季榴園景區接待游客135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約1000萬元,間接帶動周邊餐飲零售收入3800萬元。
打造“龍脊天路”旅游地標。投資1.5億建設最美旅游風景道,將南莊、蔣疃、黃營等8個村莊串聯成線,變“生態旅游線”為“產業發展鏈”,讓塔山石榴、黃營靈棗等農產品走出大山、銷往各地。2024年,“龍脊天路”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帶動沿線綜合銷售收入超5億元,入選第二批安徽省旅游風景道、全省百佳“皖美消費新場景”。
發展特色農旅產業。全區各鎮村按全域旅游“一張圖”推進,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烈山鎮榴園社區發展鄉村民宿、農事體驗、觀光采摘等業態,打造景區依托型鄉村旅游;古饒鎮草廟村打造紅色文旅,深耕研學資源;宋疃鎮和村社區統籌集體收益和鄉村振興資金,探索旅游開發,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記者 王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