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接送孩子,路不堵了,心也不堵了。學校門口清爽有序,我們家長也放心多了。”近日,在烈山區第一實驗小學校門口,一位學生家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新變化連連稱贊。
家長們的安心,得益于校園周邊環境的顯著改善。這其中,烈山區人大常委會創新運用“提、督、辦、評”全流程閉環監督模式,有力推動代表建議辦理從“紙面”落到“地面”,精準破解了校園周邊環境治理難題。
聚焦民聲:代表建議精準“選題”
校園周邊環境是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也是人大代表履職的“重點議題”。烈山區人大代表們主動深入社區、學校走訪調研,廣泛傾聽師生和家長的心聲,針對流動攤販占道經營、交通擁堵、食品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相繼提出了《關于加強校園周邊經營秩序管理的建議》《關于加強烈山區東部新城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等多件建議。這些建議找準了治理的“靶心”,也為區人大常委會實施精準監督提供了重要依據。
閉環督辦:壓緊壓實辦理“責任鏈”
代表建議提得好,關鍵更要辦得實。烈山區人大常委會將代表建議歸口至各專門委員會和工委進行對口督辦,通過“年中督查辦理進度、辦結后查驗實效”的方式,構建起持續跟蹤的問效機制。在辦理答復后的滿意度測評前,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多次組織代表,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前往烈山區第一實驗小學、淮北一中等學校周邊開展實地檢查。他們現場察看秩序是否規范、交通設施是否完善,隨機訪問家長的感受,并與商戶交流規范經營的落實情況,確保監督不走過場,真正推動政府及相關部門將建議辦理落到實處。
聯動整治:多部門合力攻難點
在人大監督的持續推動下,烈山區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了詳細的整治方案,組織城管、市場監管、公安、衛健等多部門聯合發力,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各部門圍繞流動食品攤販、出店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突出問題進行了集中攻堅。通過在學校周邊設立“護學崗”,落實“定點、定人、定責”機制,結合“定點值守+機動巡查”等方式,持續鞏固整治成果,有效防止了問題反彈。同時,通過向學生和家長普及安全知識,向商戶宣傳經營規范,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共同參與治理,凝聚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長效常治:持續監督防止“一陣風”
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并非一勞永逸,貴在長效常治。烈山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跟蹤監督,推動政府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例如利用智慧城管平臺加強實時監控,動態感知和快速處置問題;完善應急預案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并通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宣傳,組織商戶簽訂誠信經營承諾書等方式,引導師生家長不斷提升安全意識,真正讓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成果得以長期保持,讓代表的“金點子”最終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持久享有的民生福祉。
記者 王陳陳 通訊員 楊宏春

